無健康碼通道,真好
不久前,有網友在無錫火車站拍了一張照片發到網上,引來10多萬人的好評。
這張照片很簡單。這是一個品牌,上面寫著“這里沒有健康代碼”。也有溫馨提示,提示涉及的問題:“如老年機、手機沒電、沒有微信、無法操作、沒有手機等”。
品牌背后的服務意識躍然紙上。無錫火車站因故不能展示人群的健康密碼,特意開通了專門的頻道,這種人性化的安排,怎能讓人不暖心、拍手稱贊?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以衛生代碼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產品,對準確防控疫情傳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無論是機場、車站、碼頭等交通樞紐,還是超市、商店、銀行等服務設施,人們在進入前都要掃描并登記健康碼,這已經成為人們的正常生活。
實現這種常態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是問題,因為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他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要用很長時間。添加一個健康代碼使操作更加容易。
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仍然有一些人,主要是老年人,由于各種原因沒有使用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通常,這無關緊要,但當疫情突然來臨時,他們發現他們似乎無法上公共汽車、超市、火車和社區。
如何治療這部分人群,自疫情流行以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許多地方也出臺了相應措施,為那些沒有衛生規范的人提供服務。無錫火車站的普及就是這種努力的典型效果。在幾個字的背后,必然對應著一系列不同類別的配套服務。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處置方案。這說明,即使在先進的數字時代,只要有心有心、能干,為那些暫時跟不上“潮流”的人服務,還是有必要和可能的。我們不應該為小人物做任何事。
當然,與“上網”相比,這樣做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然而,所獲得的社會福利遠遠超過我們所付出的。有了正外部性,它是有價值和必要的。
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時,創新思維和高科技實踐當然非常重要,也必須考慮和考慮到最廣大人民的需要。只有這樣,構成整個社會的每一塊磚石才能穩定,支撐建筑的每一根梁都能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