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充分發揮標準支撐作用 ,尋求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的方向
浙江省"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和地理信息標準創新論壇在湖州德清市舉行。浙江省市政局副局長、一流督察陳振華說,近年來,浙江堅持以藍天、碧水、凈土為代表,以最嚴格的標準治理環境,以標準化的方式促進美麗村莊的建設和地理信息的發展,探索生態文明標準化的道路。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湖州體驗
2015年10月,國家標準委員會批準在浙江省湖州市建立全國生態文明標準化示范區。湖州市也是全國唯一開展生態文明標準化試點的城市。
會上,國家市場監督局標準技術管理部副主任郭煥新向湖州市通報了生態文明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成果。
郭煥新說,五年來,湖州市在兩山理念的指導下,從體制機制創新、標準體系建設、核心標準開發、試點示范建設、標準應用和推廣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率先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道路,為全國提供了一條可復制和推廣的"湖州經驗"。
據報道,湖州市創新建立了"三位一體"的立法、標準和制度生態文明體系,并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準化作為三大核心要素之一貫穿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和全領域。
為加強標準的主導作用,湖州市頒布了"地方生態文明標準體系",結合湖州市實際,構建了包括空間布局、城鄉發展與一體化、綠色產業發展、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等7個領域的3774標準的生態文明標準體系。
湖州市在制定核心標準的過程中,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需要,實施了人類住區改善、綠色金融、綠色智能、全球旅游、生態農業等10個標準化支持項目,制定并發布了87個生態文明建設核心標準,主持并參與了"建設美好農村指南"、11個地方綠色金融標準等10項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填補了國內空白。國家綠色設計產品標準目錄中有19項群體標準。
到目前為止,已在湖州建立了 13 個國家標準化試點項目和 9 個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湖州也被批準為全國唯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試點城市,建設了 75 個生態文明標準化示范點和 11 個示范帶,建立了生態文明標準信息平臺,充分展示了生態文明標準化成果,信息資源可以相互共享。繼續出口生態文明建設 "湖州經驗"。
探索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路徑
浙江是 "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 思想的發源地和實踐地,湖州的第一次嘗試是浙江探索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陳振華說,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浙江省積極發揮了配套作用,制定并頒布了紡織染整業、化工合成制藥業、制鞋業、工業油漆工序、燃煤電廠等地方標準。
標準的制定對支持生態保護實踐起著重要作用。例如,自 "紡織染整業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實施以來,浙江省每年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約 4200 噸,減少煙氣約 3500 噸;實施 "工業涂裝工藝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后,浙江省每年減少 VOCs 排放量約 8 萬噸,占油漆行業排放總量的 25%。
在 "比水" 防衛戰中,浙江省制定并頒布了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和 "城市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每年減少污水排放 3 萬噸左右,預計電鍍行業重金屬排放量將減少 50% 左右,浙江已成為中國第一個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面覆蓋的省份。
此外,浙江省還積極推動美麗村莊的建設和地理信息的標準化發展。會上發布了 "全國農村住宅服務質量標準"、"省級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農村數字治理指南" 和 "數字農村數字平臺建設標準" 三項縣級地方標準,即 "國家農村住宅服務質量標準"、"省級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農村數字治理指南" 和 "數字農村數字平臺建設標準"。
陳振華說,在此之前,浙江率先制定了 "美麗村莊建設指南",將美麗村莊的建設由觀念上的、可操作的、可量化的、可評價的具體做法轉變為可感知的、可操作的、可量化的、可評價的具體做法;制定并發布了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地方標準",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活動拉開了序幕。制定并頒布了 "新時期美麗村莊建設守則",創新性地制定了消極指標、基本指標和發展指標,為新時期美麗村莊的建設和評價提供了指導和依據。
陳振華說,今后將進一步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加快地方標準化立法步伐,完善生態文明標準化體系和機制,加強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努力為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 "重要窗口" 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