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美國均報告二次感染重癥病例。
據荷蘭BNO新聞網10月12日報道,荷蘭研究人員當天報道說,一名89歲的荷蘭婦女在新冠肺炎第二次感染后死亡,新冠肺炎是世界上第一例由新冠肺炎的二次感染引起的病例。
新型冠狀病毒又呈陽性,第8天死亡
這位老年患者也患有罕見的白細胞癌,目前正在接受沃爾登斯特倫(Waldenstr M)的巨球蛋白血癥治療,但該癌癥被認為是可以治療但無法治愈的。研究人員說,今年早些時候,這名患者出現發燒和嚴重咳嗽,被送往荷蘭南部的一家醫院。當時,他的新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并在醫院觀察了5天。此后,新冠肺炎的癥狀完全消失,出院。
兩個月后,患有罕見白細胞癌的本接受了新的化療。兩天后,她又出現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時,血氧飽和度達到90%,呼吸頻率達到每分鐘40次。女性新冠狀病毒在第4和第6天再次呈陽性,陰性。
第八天,病人病倒,兩周后死亡。"荷蘭研究人員說。
荷蘭研究人員采集了這兩種感染的樣本,發現每種病毒的基因組成是不同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不能通過體內進化來解釋,這進一步支持了這位婦女聲稱自己是二次感染的說法。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可能無法確保完全耐藥。
10月12日,權威的核心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冠肺炎再感染的基因組證據:案例研究"的論文,稱美國一名25歲的男子成為美國第一例繼發性感染,第二次感染比第一例更為嚴重。
報紙上說,這名男子已從第二次感染中恢復過來,他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與第一次不同。
文章指出,以前感染過新冠狀病毒的病人可能無法確保在所有病例中都能充分抵抗病毒。因此,對于所有的人來說,無論他們是否被診斷患有新冠肺炎,他們都應該采取同樣的預防措施來避免感染。
據"今日美國報"10月12日報道,這名男子自3月底以來一直感到不舒服,出現了喉嚨痛、咳嗽、頭痛、惡心和腹瀉等癥狀。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內華達州瓦斯科縣(Washoe縣)衛生區高級流行病學家希瑟·克文(Heather Kerwin)表示,該男子于4月18日接受了測試,并被診斷出患有新型冠狀病毒。4月27日,他報告稱,他的癥狀已經完全緩解,感覺良好。然而,由于要求員工在返回工作之前進行兩項負面的新冠肺炎測試,他被隔離在家。
一個月后,該名男子再次感到不適,并出現更嚴重的癥狀。五月三十一日,他前往急癥中心,報告發燒、頭痛、頭暈、咳嗽、惡心及腹瀉等癥狀。六月五日,他去看醫生,醫生發現他的血氧水平極低。
報告說,盡管這名男子血液中仍有病毒抗體,但他的新冠狀病毒檢測再次呈陽性。研究發現,這兩種病毒株之間存在差異,表明這確實是二次感染。
他們怎么又被感染了?為什么這次更重?
世界上第一例繼發性感染病例發生在香港。據中國通訊社香港8月24日報道,新冠肺炎返回香港后從歐洲康復,他的新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經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一組證實,這名患者是世界上第一位第一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
美國的情況在二次感染后更為嚴重。參加這項研究的內華達大學教授馬克·本迪(MarkPandori)說,這項研究表明,之前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能無法確保今后免受感染,兩者之間沒有必要。
至于他們是如何被再感染的,一種解釋是他可能接觸到更大的病毒初始負荷。另一種可能是最初的免疫反應加劇了第二次感染。其他一些傳染病,如登革熱,已被記錄在案。如果抗體對一組登革熱病毒產生反應,當它們遇到另一組病毒時,可能會引起問題。
本迪還說,二次感染的可能性給新冠狀病毒的免疫接種帶來了重要的啟示。從新冠肺炎康復的人應該繼續遵循指導方針,保持適當的社會隔離,戴上口罩,經常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