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新生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碳”路先鋒隊深入濟南各零碳社區開展調研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下,我國堅定地踏上了實現“雙碳”目標的綠色征程。零碳社區,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單元,正逐漸成為這場綠色革命的前沿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向全球承諾中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3日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202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儲能技術應用,建設零碳社區。
▲ 政府關于零碳社區的報道
▲ 相關權威媒體報道
山東師范大學“碳”路先鋒隊,懷揣著對綠色未來的熱忱,深入濟南市多個社區,展開了一場關于零碳社區建設的深度調研,旨在探尋零碳社區從理念到實踐的可行路徑,為城市的綠色轉型貢獻智慧與力量。
一、調 研 緣 起
——零碳社區,城市綠色轉型的關鍵一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雙碳”目標的提出更是為綠色發展錨定了方向。而在城市化進程加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社區的能源消費總量仍在逐步上升。如何從源頭上實現社區的低碳甚至零碳,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零碳社區建設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從濟陽區的葛店村到歷下區的西江華府,多個社區被列入山東省近零碳示范社區名單,展現出良好的建設基礎。然而,目前濟南市尚未建成純粹居住型的零碳社區,現有的多為“零碳未來生活社區”“零碳工業社區”等,且各社區情況復雜多樣。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的王小涵、朱靜萱、王嘉儀,以及濟南大學心理學院的王瀟鈺同學,敏銳地發現此問題,組成“碳”路先鋒調查隊進行探索。為了構建符合濟南實情的零碳社區體系,該團隊深入濟南的歷下區、歷城區、鋼城區等下轄區的零碳社區開展實地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深度訪談等方式,全面了解濟南市零碳社區的建設現狀與居民需求。
二、調 研 之 路
——多維剖析,探尋零碳社區建設密碼
理論奠基:WSR系統方法論引領研究方向
該團隊的調研創新性地以WSR系統方法論為指導,打破傳統單一維度的研究局限,創新性地引入“物理——事理——人理”三維理論。物理維度聚焦社區的物質技術基礎,如光伏系統、能源轉換設施等;事理維度統籌社區建設流程與管理制度;人理維度則關注居民行為與利益協調。三者相互作用,形成“技術-制度-人文”耦合機制,為零碳社區建設提供全面、系統的分析框架。
實地走訪:深入社區,傾聽居民心聲
調研團隊深入濟南市多個社區,與社區居民、物業管理人員、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等進行面對面交流。在濟陽區葛店村,團隊了解到該村在推廣太陽能路燈、建設小型風力發電裝置方面的積極探索;在歷下區西江華府,居民們對社區內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便利性贊不絕口,但也提出了設備維護不及時等問題。通過這些實地走訪,團隊收集到大量一手資料,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問卷調查:精準把脈,掌握居民認知與需求
為了更廣泛地了解居民對零碳社區的認知與需求,該團隊設計并發放了詳細且科學的預調查、正式調查問卷,并在問卷回收后進行了信效度分析、聚類因子分析。問卷內容涵蓋居民對零碳社區的了解程度、對社區現有低碳設施的滿意度、對零碳社區建設的期望等多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居民對零碳社區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居民存在認知模糊的情況。居民普遍關注社區的能源利用效率、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以及綠色出行便利性等問題,同時也對零碳社區建設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生活成本增加、設施維護不便等潛在問題表達了擔憂。
深度訪談:專業對話,挖掘建設難點與機遇
團隊還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以及新能源企業代表進行深度訪談。在與青島力匯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工程師時先生的專家訪談中,時老師指出,當前零碳社區建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技術成熟度不足與成本過高,尤其是在既有社區改造過程中,如何在不破壞原有建筑結構的前提下實現零碳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濟南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政策支持是零碳社區建設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部分政策在執行層面還存在細則不完善、部門協調不暢等問題。新能源企業代表則從市場角度出發,強調了居民消費觀念轉變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當居民真正認識到新能源產品的優勢并愿意為之買單時,零碳社區的建設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調研成果:科學規劃,繪制零碳社區建設藍圖
濟南市在零碳社區建設方面已取得顯著成就。然而,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政策引導不足,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導致執行效果不佳;技術成熟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既有社區改造技術仍需進一步完善;居民參與存在不均衡現象,部分社區居民參與度較低,影響了建設的整體效果;配套設施服務不健全,如充電樁覆蓋不足、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維護不及時等問題,制約了零碳社區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該調研團隊基于WSR理論全方位構建零碳社區建設體系。
? 物理維度:優化社區能源系統,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議在社區內增加太陽能光伏板、小型風力發電機等可再生能源設施的安裝,同時優化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實現能源的精準調配與高效利用。加強社區建筑節能改造,推廣綠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保溫隔熱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 事理維度:完善社區建設與運營管理制度。政府部門應進一步細化零碳社區建設政策,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政策執行監督力度。社區應建立零碳運營管理團隊,加強對社區內低碳設施的維護與管理,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同時,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決策,通過居民議事會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見與建議,提高居民對社區建設的滿意度。
? 人理維度:提升居民環保意識與參與度。通過社區宣傳欄、公眾號、線下講座等多種渠道,加強對零碳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居民對零碳社區的認知與理解。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環保活動,如垃圾分類競賽、綠色出行挑戰等,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建立居民環保激勵機制,如設立環保積分兌換禮品制度,對積極參與零碳社區建設的居民給予獎勵,增強居民的獲得感與成就感。
三、總 結 評 價
——零碳社區,綠色未來的希望所在
零碳社區建設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它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未來。山東師范大學“碳”路先鋒隊的調研之旅,只是這場變革中的一小步,但卻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通過本次調研,該團隊不僅深入了解了濟南市零碳社區建設的現狀與問題,更探索出了一條基于WSR系統方法論的優化路徑。
我們相信,在政府、企業、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零碳社區的建設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大動力。讓我們攜手共進,在零碳之路上砥礪前行,共同迎接綠色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