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家——孫正陽
孫正陽,字天寶,號伯陽子,1958年生,現定居天津市。師從中國潑墨畫大師齊新民先生,為中國國學畫家陳佛塵先生入室弟子。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美術學院座客教授。2003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政協會議大廳榮幸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布赫人大副委員長親切接見頒獎并合影留念。同時榮幸受到國父孫中山先生親生孫女孫女世界著名學者孫穗芳前輩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1995年9月榮幸獲得在日本國舉辦的錦秋書畫藝術精品大展中“雙竿碧玉”圖,喜獲《國際銀牌獎》。2003年墨竹畫“凌云青翠圖”被中共敦煌市政府敦煌市美術博物館收藏。2005年“凌云高志圖”被臺灣省臺北市博物館收藏。
2012年作品“虛心高節”圖,榮幸入選黨的第18大專題書畫報刊整版刊登。并榮幸為人大、政協兩會代表現場作畫奉獻愛心。2013年數幅“彩墨竹”畫作被定為國禮隨從北京大學姚樂教授親赴美國哈佛大學傳經送寶進行國際文化學術交流。2014年墨竹畫力作被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珍愛收藏。2016年參加在中南海紫光閣舉辦的“紀念國畫巨匠李可染先生誕辰105周年”即李可染畫院成立慶典活動。2024年11月參加在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美美術館舉辦的“筆墨春秋”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2024年12月22日,應邀出席參加2024公共外交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并經公共外交盛典組委會指定,特為三國駐華大使優秀外交官,分別創作三幅書畫精品作為國禮敬贈珍藏留念。2024年12月作品“掙脫塵世”圖,“翠碧云天節節高”圖及“初冬風雪壓翠寒”圖,榮幸錄編《中國收藏》國家級期刊,也是全球發行量最大刊物。充分肯定了作為一個幾十年來,勤奮、執著、追求書畫藝術事業探索者之心愿。是莫大鼓勵和自信。2025年元月9日精心繪的“秋艷菊花圖”在北京電視臺演播廳親手贈送給“世界竟走冠軍”王麗萍女士珍藏并合影留念。2025年元月9日在北京電視臺演播錄制大廳,我多日精心書寫的特制精品“小楷般若波羅蜜心經”分別被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冠軍”周密女士和世界“男子拳擊散打冠軍”榮俊龍先生珍藏并合影留念。此時此刻,于是乎,思緒波瀾,感慨萬千……
藝路高則無盡乎,需上下而求索。寫物類之靈性乎,取法道于自然。度歲月之更替乎,飽經春夏秋冬寒。半生癡情竹君乎,故得其虛心,慕之高節拔翠碧云天!。
翰墨豪邁書盛世 虛竹風骨寫春秋
——記著名書畫家孫正陽
著名書畫家孫正陽先生師承潑墨大家齊新民,并深得陳佛塵先生真傳,加上學術修養高尚,所以書畫兩絕,專修碑帖,癡情創作獨特的彩墨竹,將當代文人風骨凝于筆端,把筆墨當隨時代的實踐轉化為借古開今的文明圖騰!
孫正陽的草書取法毛體,筆勢如江河奔涌,氣象萬千。揮筆沁園春,筆墨縱橫如鐵馬冰河,字字千鈞之力,章法嚴謹,最有以書抒懷的精氣神。他的書法摒棄程式化矯飾,以破為立,在飛白處定蒼茫,在濃淡里鑄山河,磅礴正大的書風一是來源于他扎實的筆墨功夫,二是源于對時代精神的深刻體悟。唯有將個人情感與家國情懷交織在一起駕馭技法,才能寫出狀于時代吶喊先鋒的筆墨奇觀!
轉而觀其用心而作的小楷,則如清風拂面,禪意氤氳。他以纖毫寫般若,字字工整作心經,筆起筆落菩提氣韻,筆鋒藏而輕露,墨色淡雅似煙,遂心應手,抑左揚右,這是書法,更是心靈修行,依小楷在方寸間構建清凈之地,讓觀者于喧囂中覺悟空明,以筆修心的境界成就了金書錦字的要妙,遠離浮躁,筆墨無聲勝有聲!
孫正陽先生的彩墨竹畫,是當代中國文人創作的典范。枯筆皴擦出竹的堅韌,青綠暈染出竹的生機。他以書法筆意入竹畫,線條塑造如篆籀遒勁,細處鋪陳則細膩飛揚,將書畫同源的原則演繹至臻。凌云有青竹,虛竹真君子。墨色濃淡相破,竹枝鐵骨崢嶸,他畫竹子既有古風寫意的清明疏朗,又融入了現代美學所需求的構成張力,在生態美的維度上絕好地體現著動態靈性的姿態,無論是風雪壓竹,還是晴空映竹,都是為天地傳神,為萬類張目的交響樂!
在弘大的竹題樂章里,不斷凝聚新文人畫的精神內核,將彩墨竹的虛心高節與大國復興的豪情相連,寫意掙脫塵世之絆,塑造翠碧云天之志,既是文人孤傲風骨的筆意延續,也是對中國奮進精神的禮贊。盛大如山岳,浩蕩歌時代,這些作品作為國禮贈予外賓,或被國家級博物館珍藏,都是其畫題超越自然意象,升華為民族自信的文化力量的見證。
這些優秀的彩墨竹作品在文化生活領域當然有著非凡的魅力與價值,無論是雅致的家居客廳,還是需要文化氣息來裝點的茶室、書房,亦或是高端的藝術展館、商業場所,只要有他的彩墨竹畫一經懸掛,便能瞬間提升整體的格調與氛圍。墨色暈染的青竹在空間醞釀出寧靜自然的氣息,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尋得心靈凈土,與竹相伴亦同置身于清幽,可以遠離喧囂。彩墨竹畫用出彩的文化底蘊吸引著文人雅士、藝術愛好者、大伽商賈、普通群眾駐足欣賞,為弘揚竹文化內涵給出了生動詮釋。正因如此,孫正陽先生的彩墨竹畫作品深受各界歡迎,成為了裝飾、文化傳播、升值收藏的最佳選擇。
翰墨豪邁書盛世,虛竹風骨寫春秋。孫正陽先生的書畫作品,是中國文脈薪火相傳的有力節點,他以文化自信的姿態,創作出鏗鏘于時代的東方美學宣言。扎根于中華美學土壤,又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時代命題,堅持守正創新,專注文化擔當。讓他的作品成為“中國好故事”的最優載體,為中國書畫藝術走向世界,續寫了一卷富有生命力的新篇章!
著名書畫評論家 田繼學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