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經濟” 靠它出圈, “吸睛”又“吸金”!
四月的湘江之濱,百畝櫻花如云似雪。
晚安家居文化園內,73歲的張奶奶身著漢服,在專業攝影師的指導下擺出優雅姿勢,身后是綿延的粉色花海。“孩子們幫我預約了銀發寫真,說要在家族群里辦攝影展。”她笑眼彎彎地展示手機里的精修照片,花瓣悄然落在銀白發間。
這溫馨一幕,正是2025湘江新區·晚安櫻花季的生動注腳。這個持續九年的春日IP,今年以“1+1+N”模式引爆消費熱潮:截至4月10日,入園人次突破100萬,帶動周邊消費過億元,銀發群體消費占比達55%。當傳統制造企業邂逅櫻花經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我們走進這場粉色風暴的中心,探尋湘江新區“春日經濟”的深層邏輯。
場景革命:從工業廠區到沉浸式消費空間
穿過紅磚砌就的工業風拱門,時空仿佛在此折疊。左邊是櫻花掩映的智能床墊體驗館,右邊飄來現磨咖啡香氣。“這是我們第三次迭代的晚安星空PRO家居館,把櫻花元素融入智能家居場景。”晚安家居研發總監指著穹頂的動態投影解釋,光影流轉間,櫻花瓣飄落在展示中的零壓床墊上。
這場場景革命始于2017年。當晚安家居集團董事長曹澤云在廠區種下首批櫻花樹時,沒人想到這些“美化環境的裝飾”會成長為產值引擎。2021年,園區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完成從“制造車間”到“文旅綜合體”的蛻變。如今,占地200畝的櫻花園串聯起15個主題場景,工業遺跡與春日浪漫形成奇妙張力。
“游客的消費決策鏈正在縮短。”這是當下許多新消費業內人士的共識。晚安櫻花季創造的“即時滿足型消費場景”,使觀賞價值快速轉化為消費價值。在潮玩市集,伊利推出的櫻花限定酸奶半小時售罄;蔚來汽車展區,試駕者當場下單的場景也不罕見;晚安智能床墊體驗區轉化率達1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銀發經濟新范式:代際共融催生“花樣消費”
3月21日的“花樣·時光音樂會”現場,高校學子與銀發樂團同臺演繹《當》。當揚起手臂,電子琴與二胡的混響劃破夜空,臺下自發形成三代人的合唱。“我們設計了13處適老化改造。”晚安櫻花季IP創始人、晚安家居集團品牌發言人、花樣集團董事長陳澤岑指著地面的防滑標識介紹,從愛心驛站到無障礙通道,每個細節都經過長者們的測試。
這場“銀發友好型”櫻花盛宴,折射出湘江新區的人口戰略。作為國家級新區,這里不僅是年輕人創新創業的沃土,更是老年人頤享天年的樂土,更多諸如時光音樂會的適老化場景在湘江西岸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老齡化不是負擔,而是消費藍海。”陳澤岑總表示,晚安櫻花季的銀發經濟實踐,為新區“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提供了樣本。
數據印證著這種轉變:櫻花寫真拍攝中,銀發客戶復購率達35%;適老家具展區咨詢量同比增長240%。63歲的攝影愛好者陳建國,連續三天蹲守夜櫻拍攝點:“退休后首次感覺被市場重視,相機裝備就升級了8000元。”
產業賦能:一朵櫻花如何重塑制造基因
櫻花樹下,晚安家居家具設計師小林正在速寫本上勾畫。她筆下的智能床頭柜,柜面浮現著動態櫻花紋樣。“今年春季新品靈感都來自櫻花季。”她展示的3D圖紙上,花瓣飄落軌跡被轉化為家具曲線,與智能感應裝置巧妙融合。
這場持續九年的“櫻花實驗”,正在重構企業的DNA,“櫻花教會我們跳出制造業思維。”曹澤云說:“當客戶在花香中體驗產品,制造業就擁有了創造情感價值的能力。”這種轉變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區域文旅經濟也綻放出“春日經濟”的春和景明。
黃昏時分的云棲路,觀光巴士載著剛出地鐵的游客駛向櫻花園。這條由岳麓高新區打造的“賞櫻專線”,串聯起8個消費場景,使沿線商鋪周末營業額平均提升5倍。“櫻花開了,我們的春天就來了。”沿線咖啡館主理人小吳翻出手機相冊,從2017年的藍色工棚到如今的ins風店面,她的創業軌跡與櫻花IP共同生長。
湘江新區的“春日經濟”版圖遠不止于此。在晚安櫻花季的輻射下,15公里范圍內的民宿也在這個春天迎來了訂單井噴,美術培訓機構推出櫻花寫生季,甚至寵物醫院都新增“櫻花主題洗護”服務。這種產業集群效應下,“櫻花+”生態圈初現雛形。
湖南湘江新區要種的是產業升級的種子。夜幕降臨時,晚安文化園的燈光工程逐次點亮。1.2萬盞LED燈在櫻花枝椏間編織光網,工程師老周站在監控屏前,看著代表客流的紅點密集移動。“九年前我安裝第一盞景觀燈時,哪想到燈光能照亮整個產業鏈。”他的眼鏡反射著流動的光斑,像無數個正在發生的經濟脈沖。
當傳統產業學會與自然共舞,當城市發展懂得向美而生,春天就不再是名詞,而是永續生長的動詞。那些飄落的花瓣,終將在時間的土壤里,孕育出下一個花季的奇跡。(文/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