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品安全維權意識待提升——大學生法律援助團隊開展隨機調查
時間:2025年3月15日
地點:廣西民族大學
在廣西民族大學,我們法律援助團隊啟動了一項“食品安全——法律維權意識”的調查。通過在校園內隨機采訪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他們是否曾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并探討他們在面對此類問題時是否知曉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攜帶問卷,走訪了校園內的食堂、圖書館、宿舍區等學生常去之地,隨機選取學生進行訪談。我們詢問大學生對于食品安全的認知程度,以及在遭遇食品安全問題,如食物中毒、買到過期食品等情況時,是否會考慮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多數參與訪談的大學生表示,正值315打假時期,廣大媒體的播報使得他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有一定的關注度。接連報出的楊銘宇黃燜雞后廚亂象——剩菜回收再利用、蝦仁廠家超量添加保水劑,滬上阿姨奶茶店更改過期食品標簽等新聞事件,讓他們對所購買食品的衛生安全產生懷疑。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學生對食品安全表示關注,但真正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生并不多。部分受訪者表示,如果遇到食品安全問題,他們通常會先選擇和商家協商,讓商家退還自己所購買商品的價錢。如果協商不成,再向學校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或者通過網絡平臺曝光,但很少想到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即便是那些有意愿尋求法律幫助的學生,也對具體的維權流程和調查取證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感到迷茫。
團隊成員分析指出,這一現象反映出當前高校學生在食品安全法律維權方面存在一定的知識空白。雖然學校和社會各界一直在努力加強食品安全教育,但學生群體對于如何將法律知識應用到實際維權過程中仍然缺乏足夠的指導和實踐機會。
成效: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法律援助團隊在校內舉辦了一場食品安全普法活動,旨在通過我們法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科普,提高學生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許多參加活動的大學生表示收獲頗多。經過科普,他們清楚地了解了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并表示在必要時會采取正確的法律手段維權。
此次調查不僅提升了大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也為學校和社會提供了改進的方向。隨著法律援助團隊不懈努力和活動的深入,期待未來大學生們能夠更加自信和從容地應對食品安全等消費權益問題,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