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品牌紛紛登陸上海時裝周,國內體育品牌安踏也有了新的方向
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尚未解除之際,2021年春季和夏季的上海時裝周率先在10月份完成了本季度的離線重啟。
由于原定于2020年3月舉行的上海時裝周被取消,這周成為了今年想進軍中國市場的服裝品牌唯一的線下機會。
一些體育品牌也不想錯過這樣一個焦點時刻,紛紛啟動時裝周發布最新系列。
北京時間10月15日下午,國內體育品牌在上海時裝周首次亮相,并與少林寺聯合推出系列。受近年來國內體育品牌流行的"體育國潮"理念的影響,新系列的特殊步驟也以中國文化為主題。
據報道,這一系列與此相關的鞋型都是以少林寺傳統的羅漢鞋設計為基礎,融入了木薯、佛珠等元素,并與少林功夫非遺產傳承者合作。今年6月,少林寺門前甚至舉行了一次T臺秀。
特別步驟"將這個系列視為"體育浪潮2.0"的開始,試圖表達其從體育到體育+時尚的立場,而少林則是為了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
同一天,總部位于加州曼哈頓海灘的Skage(Skechers)也帶著四個系列來到了上海時裝周。斯凱奇在時裝周上作為一個想要延續先進時尚的體育品牌出現,這并不令人驚訝。
中國元素也出現在這次發布的產品中,例如,三國演義的形象出現在LAUGHINGANIMAL系列的設計中。
今年,中國市場對Skage的整體收入做出了重大貢獻,第二季度美國銷售額下降了47.3%,國際銷售額下降了37.8%,同比增長了兩位數。
然而,連續第二年參加上海時裝周的國內品牌安踏,今年沒有繼續出現。
事實上,安踏作為國內體育品牌的"領頭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有這樣的選擇--今年,安踏提出了一項數字化轉型戰略,重點關注在線業務,降低線下比例,這可以說是安踏的意圖。
此外,這一選擇也與安踏自身的定位有關。安踏品牌副總裁朱晨業在9月份接受"界面新聞"(Interface News)采訪時表示,安踏寧愿把自己定位為專業體育品牌,也不愿定位于時尚品牌。
這一流行病加速了商店重建的進程,盡管安踏沒有參加公眾線下時裝周,但安踏與北京奧組委(BOCOG)于7月底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授權商品旗幟,并舉行了獨立展覽,反映了安踏對旗艦產品的關注。
數字改造的動力來自技術。安踏今年全面引進了3D技術,并將其應用于鞋類設計、生產、銷售和其他環節。
根據安踏提供的數據,目前科技投入約占安踏總銷售成本的5%左右,約9億元。朱晨業表示,這一數字與國際品牌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國內很高。隨著戰略的升級,這部分投資將增長。
從經營業績來看,安踏的戰略轉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10月15日,安踏集團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經營業績,總體增長。
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額(零售價值)與2019年同期比較,錄得正增長;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價值與2019年同期比較,錄得20%至25%的正增長;集團其他品牌的零售價值較去年同期錄得超過50%的正增長。
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與集團旗下的其他品牌相比,安踏主品牌的成長仍處于弱勢地位,轉型的直接經營和面向消費者將成為安踏主要品牌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
不同的體育品牌都有自己的產品定位和運營模式,哪個系統最有效并帶來業務增長,將交給未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