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采取實質性步驟,增強人民對"十五"計劃稅制改革的參與意識
“十三五”期間,綜合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取得了長足進展。個人所得稅改革極大地提高了稅負分配的公平性,也滿足了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未來,隨著個稅改革的不斷推進,綜合稅收可能會增加收入,更好地發揮個稅在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調控作用,進一步促進稅收公平。
“十三五”期間,個稅改革加快:提高個稅起征點,優化稅率表,實施專項附加扣除和綜合收益年度匯總等一系列涉及數億納稅人的改革措施已實施。過去五年來,中國個人所得稅發生了哪些變化?納稅人享受哪些改革福利?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羅天舒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采取實質性步驟:2018年10月1日,個人所得稅改革第一步落實,費用削減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實行新的稅率表;2019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提高到5000元/月;第二步個稅改革通過增加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實現了對“三農”的根本轉型稅制模式,標志著全面實施了全面分類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并日益增強了老百姓的利得感。2020年,順利完成了個稅改革后的第一次年度綜合性收入結算。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認為,新一輪個稅改革是從原來的完全分類征收到綜合分類征收與分類征收相結合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更加公平的重要一步。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后,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繳費報酬、特許使用費等稅收項目,如分紅、分紅、財產轉讓所得、物業租賃所得等,均采用綜合征稅。,并逐步建立全面分類稅制,“北京國民會計院財政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從稅制公平的角度看,綜合稅制可以平衡收入水平相同但收入來源不同的納稅人的稅負,即稅法所提到的橫向公平,讓收入相同的人可以繳納相同的稅款。
中國社科院大學副院長張斌說:“本輪個稅改革極大地提高了稅負分配的公平性。實施專項附加扣除優惠措施,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生活負擔的差異和個人發展需求,滿足了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科學研究所所長譚衡認為,全面稅收的實施,可以更好地反映個人收入的合理負擔,增強納稅人的身份意識和參與社會治理,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隨著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不斷推進,更多的收入可能納入綜合稅收,從而更好地發揮個稅在調節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促進稅收公平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