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引領,全面小康一起走
“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實踐表明,只有把促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人民團結,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眾,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民生問題,經濟發展的目的,共享發展、引領發展的重要性我們都需要理念。探究“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共享發展是一個重要密碼。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感。“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值得珍惜,不斷豐富和發展。
全面小康社會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據統計,2016 年至 2019 年,全國共有 5000 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建檔建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 2015 年的 3416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9808 元,年均增長 30.2%。到今年年底,按照現行標準,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解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成為以人為本發展思想的生動寫照。民生是人民的心臟,是幸福的基礎,是和諧的源泉。共享引領發展,著眼于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完全的問題還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上,“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在‘十三五’期間,各項工作都要多謀福利,解決民生關切,彌補民生的不足促進社會公平和發展。2019 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33 元,比 2015 年增長 39.9%。1.4 億戶家庭年收入將達到 10-50 萬元。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已經形成。盡管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達 23781 元,實際增長 0.6%,已成為持續提高消費水平、充分釋放多樣化需求的有力保障。
發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發展的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共享發展的發展理念,并以此為指導,指出:“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在促進公共服務供給、打贏扶貧攻堅戰、建設健康中國、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短短五年,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宏觀調控,把調控重點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春風化雨等共享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了發展優勢,增強了發展動力,解決了發展問題。“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實踐表明,只有把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人民團結,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呼喚,我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 1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旅程即將開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善人民福祉,一定能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