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的醫療服務系統"有助于拓寬醫療服務的時空領域
10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智能醫療委員會主席董家紅在由中國醫師協會智能醫療委員會和人民衛生網絡主辦的2020年智能醫療發展論壇上說:"健康中國建議將醫療保健中心從‘治療’轉變為‘健康’。"應努力建立涵蓋整個層面和整個職業的保健服務體系。在每一個環節中,數字醫學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數字化工具幫助醫生實現疾病管理的全過程,使醫學研究更方便、更規范。未來,Internet+的醫療服務系統還需要擴大專科診療的覆蓋面,拓寬醫療服務的時空領域。
董家紅說,中國醫師協會智能醫療專業委員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不僅致力于協助政府和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工作方針和相關產業政策,而且積極搭建醫藥研究與企業相結合的研究應用平臺,希望共同推動智能醫療生態系統的建設、改善和升級。
年初,突如其來的流行病極大地改變了醫療服務的模式,因為離線訪問被封鎖,使互聯網成為許多醫院和醫生抗擊這一流行病的第二個戰場。在流行期間,移動應用、微信官方賬戶、醫療電子商務等在線免費診所活動層出不窮。根據社科院公布的數據,2月份參加在線免費會診的醫生人數達到12775人,約為600000人。2月份是艾滋病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董家紅說。
董家紅指出,互聯網醫療沒有聯系,反應迅速,突破了地理空間限制的優勢,這在這一時期尤為突出。病人可以隨時咨詢病情,購買藥品,享受一整套醫療服務,而不必離開自己的家。這是過去我們無法想象的總趨勢,但今后將繼續發展。在今天的防疫控制中,在線診斷和治療也逐漸正常化,例如病人生病后,第一次診斷可以在線完成,隨訪和隨訪也可以在線解決。
健康中國"提出,要把醫療衛生的中心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著力構建覆蓋全維度,全事業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數字醫療可以在每個環節發揮重要作用:遠程醫療可以幫助提升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對于大醫院來說,通過線上線下的連接。碎片化的醫療服務可以轉變為系統化的醫療服務模式。比如,患者手術后可以到基層醫院做康復,在社區做慢病管理,線上線下結合,實現連續化,系統化的醫療服務,還可以通過線上醫療管理慢病。比如,現在患者在大醫院做完手術就回家了,沒有后續的管理和服務。而現在通過線上服務,大醫院可以持續跟蹤患者全程管理,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優化。董家宏說。"。
董家紅指出,互聯網醫療的核心資源是醫生資源,優秀的醫生可以吸引用戶停留在互聯網醫療平臺上,加快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和整合,互聯網也給醫生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如為醫生與病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渠道,讓醫生能夠利用零碎的時間創造更大的價值,以及幫助醫生方便、標準化地管理整個病人過程的數字工具,以及對醫學研究的貢獻。
現有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互聯網醫療更多的應用于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領域。在許多領域,仍然有許多醫生和病人無法從現有的服務模式中獲益,這也表明我們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系統需要擴大各種專科診斷和治療的覆蓋面,擴大醫療服務的范圍。我相信,隨著互聯網+的醫療生態系統的改善和升級,互聯網+技術將為醫療保健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和活力。
國家衛生委員會規劃、發展和信息化部門主任毛群南說:"互聯網+的健康醫療發展的政策效應越來越明顯,下一步,國家衛生衛生委員會將進一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鞏固基礎,完善機制,深化應用,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造福人民,提高廣大群眾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
建設需要以實際的醫療需求為基礎,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優化醫療資源,有效地幫助醫生管理病人的整個過程,并提高醫療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