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勢頭強勁,遠程醫療發展迅速。
“中國的科技巨頭在重塑醫療保健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來自中國互聯網醫療平臺的一份報告稱,在北京市中心一座新辦公樓的二樓,一群戴著耳機的人并排坐在一起,快速敲擊鍵盤。如果沒有印上“內科”、“兒科”、“婦科”等字樣,他們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電話服務人員。
據《華爾街日報》網站最近的一篇報道,在中國科技公司的努力下,數百萬人已經開始使用網絡醫療。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這標志著一個擁有超過10億人口的國家醫療服務提供方式的分水嶺,可以作為世界遠程醫療發展的典范。專家指出,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字醫療系統。報告援引相關數據稱,從2019年底到今年夏天,中國遠程醫療提供商數量從不足150家猛增至近600家。報道說,中國近年來采取措施推動遠程醫療的發展,希望加強基層醫療體系建設,緩解大醫院的擁堵狀況。
網絡醫學在我國發展多年,其服務內容逐漸從注冊咨詢向更加多元化方向發展。在慢性病專科、醫療電子商務、醫療信息平臺等細分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主要應用于網上掛號、網上會診、醫療咨詢等,個人檢查報告查詢、醫生信息查詢等,對長期就醫幫助相對較小。因此,網絡醫療更多的是線下醫療救助,在分級醫療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的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互聯網保健加速發展。從供給方面看,疫情使得大量線下醫療資源被利用,醫務人員供不應求。將線下會診模式轉為線上會診,可以有效緩解醫療資源和人員緊張的局面,避免“無處求醫”的局面。從需求方面看,出于防疫防疫的需要,人們盡量減少在疫情期間外出,去醫院的意愿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患者對網上就醫的需求,一些常見的小病也有了更便捷的查詢方式。
網絡醫學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居民咨詢的效率。網上掛號省時,保障公平;網上會診使人們在家解決常見病,也使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從廣義上講,數字技術也可以在許多方面使傳統醫療產業成為可能。各種便攜式儀器能連續監測患者的體征,及時進行相關指標預警,幫助患者和醫生更好地掌握病情變化,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數字化轉型是所有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疫情下,網絡醫學的快速發展可以增強人們對網絡醫學的認識和認識,樹立對網絡醫療的信任和信心。同時,居民需求的改善也對互聯網醫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職業化是網絡醫療發展的基礎,也是患者關注的核心問題。質量保證、形象維護、口碑傳播是網絡醫學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國網絡醫學的發展潛力巨大。從國家層面看,要做好互聯網醫療頂層設計,完善相關醫療保障體系,加快醫療保險納入互聯網醫療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結算體系。同時,要加強對網絡醫療的監管,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技術在這一領域牟利。鼓勵醫院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加大研發力度,加快醫療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合,開發更多互聯網醫療應用場景,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從行業從業者的角度看,要不斷加強醫學新知識的學習,不斷豐富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培養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相關互聯網技術為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
此外,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有賴于科技的不斷進步。在數字時代,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網絡醫學尚處于發展階段,需要開展數據共享。同時,醫療信息往往涉及患者的隱私,因此在信息共享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這不僅需要國家層面加強指導和監管,還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和相關技術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