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體是新型冠狀病毒"逃離細胞"的關鍵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網站10月28日的最新消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新冠狀病毒從細胞中提取的生物途徑,即通過溶酶體從受感染的細胞中分離出病毒。更好地理解這一方法可能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提供一個重要的研究前景。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8日的"細胞"雜志上。
以前,科學家已經知道病毒進入細胞并感染細胞,利用細胞的蛋白質在逃跑前自我復制。然而,研究人員對病毒是如何離開細胞的了解有限。
NIH心臟、肺和血液學研究所宿主病原體動力學實驗室主任Artan Bonnett博士的團隊設計了一項實驗,使用涉及人類細胞的顯微成像和病毒特異性標記。他們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以某種方式瞄準了高酸性溶酶體,并聚集在那里。
這一發現為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新冠狀病毒在溶酶體中積累,而溶酶體是酸性的,那么為什么新冠狀病毒在離開前仍然完好無損?
一系列實驗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細胞時,溶酶體會被脫酸,從而顯著削弱這種破壞性酶的活性,從而破壞細胞的免疫機制。病毒利用溶酶體從細胞中逃逸并在"取出"之前自我復制,導致更多的細胞被感染,并影響溶酶體的正常功能。
在了解了這一機制之后,研究人員也許能夠找到方法破壞這一途徑,防止溶酶體將病毒運出細胞之外,或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細胞時重新酸化溶酶體以恢復其正常功能。
目前,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一種能有效防止新冠狀病毒離開細胞的實驗酶抑制劑。
我們認為這一非常基本的細胞生物學發現可以幫助解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觀察到的免疫系統異常,"Artan Bonnett說。同時,這項發現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員開發新的、更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例如針對新冠肺炎的靶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