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呼吁:發展促進和平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路子
全會提出了到 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長期目標的目標。
有關各方認為,"規劃" 建議 "側重于制定" 第十四個五年計劃 ",并期待著 2035 年的長期目標,這有利于明確的進展方向、社會共識的凝聚力、中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的協調和戰略一致性的增強。
國家發改委黨組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寧繼哲說,"十四五" 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 "六個新":經濟發展的新成就、改革開放的新步驟、社會文明程度的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進展、國家治理成效的新提高。
全會強調,為了實現 "十四五" 計劃和 2035 年的長遠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促進發展的強大合力。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姜金全說,在 "十四五" 期間甚至更長的時間里,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面臨極其復雜的國際形勢,為了解決許多困難的問題,它將面臨一系列的風險挑戰,越是與中國共產黨指導方向的指南針、核心凝聚力的中堅力量、社會穩定的基石,就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規劃建議 " 第一次將實現全民共同富裕作為一項長期目標,提出了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寧繼哲說,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堅持按勞分配,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增加勞動報酬在初始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重點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體系,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增加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整力度和精度;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王曉暉說,《建議》的突出特點是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從各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性創新舉措。比如,確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 "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中的統領地位,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提出把科技自主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發展安全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第一次,我們第一次提出了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多看得見的實質性進展的長遠目標。特別是對構建以國內周期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體會議上闡述了中國的新坐標:十三五 " 的目標即將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勝利在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站在世界的東方,擺出更威嚴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