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將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十四五期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加快發展現代工業系統作出了重要部署:堅持以實體經濟為中心,堅定不移地建設制造國、強質量國、強網絡國家、數字中國,促進產業基礎升級,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素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強國建設,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發展。
接受 "經濟參考報" 采訪的專家指出,在 "十四五" 期間,要努力發展現代工業系統,把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高建設新發展模式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數字發展是現代工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改革的新方向。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現代工業系統的發展,促進經濟體制的優化升級,業內人士說,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工業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加快現代工業體系的發展,不僅是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中國銀行研究所研究員范若英說。
從國內來看,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所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周游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認為,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并明確指出,在 "十四五" 期間,中國經濟發展將以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方體制改革為主線。供給方體制改革的核心意義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體制的優化升級,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質量和效率的顯著提高。
從國際環境的角度來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副所長張煥波表示,全球產業鏈正面臨著深刻的重組。與此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繼續重視并繼續尋求擴大制造業優勢,國際競爭加劇。通過積極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體制優化升級,中國可以抓住機遇,盡快迎接新一輪世界格局變化的挑戰,向產業鏈上游轉移,創造新的 "比較優勢"。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總體規模由 "十三五" 之初的 11 萬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35.8 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36.2%,占 GDP 的 67.7%。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的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交易在全球排名第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廣泛應用于經濟和社會發展,催生了大量新的業務類型新模式。在網絡建設方面,自 "十三五" 以來,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4G 基站占全球 4G 基站的一半以上。5G 商業企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目前,已經開通了 690000 個 5G 基站,有 1.6 億多個連接用戶。
十四五 " 是我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加快優化供給,提高效率,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推進經濟體制優化升級,把制造業推向中高端,增強國際競爭力,為解決關鍵技術瓶頸提供應用空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說。
數字化將促進實體經濟的更好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經濟發展的重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地建設一個制造業、質量、網絡和數字化的中國,促進產業基礎的升級,產業鏈的現代化,提高經濟的質量、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數字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動力 ",目前各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快,數字發展帶來了大量的發展機遇,也帶動了產業基礎的升級和產業鏈的現代化。以企業的數字化發展為例,不僅加快了不同產業或不同產業部門之間以及上下游產業之間的產業鏈重構,而且促進了產業生態升級和產業鏈格局的升級。張煥波說。
周游說,展望 "十四五" 規劃,數字發展的主要趨勢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工業數字化,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工業基礎設施,智能制造、網絡化協作、數字管理等已成為工業發展的新趨勢;二是數字工業化、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新的數字產業繼續發展。
范若英還表示,"十四五" 計劃應促進場景應用的創新,培育數字生態。在數字平臺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生產和生活的數字化場景,促進在線和離線的業務整合。
數字化將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沒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和強大的制造業,數字經濟就是空中樓閣。在加快經濟數字化發展的同時,中國將繼續推進雙向一體化,使數字工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治理等基本發展方向更加清晰。張煥波說。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運輸能力建設,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發展。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已經擺在了重要的位置。"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改革的新方向,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一方面有利于我國產業鏈由中低端向高端發展,提高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獲得國際競爭的新優勢。范若英說。
周游還說,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的疫情給保證我國產業鏈的穩定帶來了巨大挑戰,維護產業鏈安全穩定,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已成為當前產業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為我國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持,對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促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發揮積極作用。
回顧 "十三五" 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了發展,并給出了可喜的答案。其中,2019 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 11.5%,比 2014 年增長 3.9 個百分點,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周游說,"十四五" 期間,為了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要把重點放在芯片、集成電路等面臨 "卡箍" 問題的關鍵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關鍵領域代表了產業鏈升級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產業創新活力,努力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企業,以促進新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