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療均衡“兜底”全面小康:守健康,不在于距離的長遠
81 歲的島民陳一迪每周都有一件事值得期待。他在家等村醫林偉峰來給她量血壓、血糖、送藥。身患高血壓、糖尿病、關節變形、眼疾等多種疾病的陳一迪說,“人很容易想到生活。”。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必須回答的問題。2020 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一年。中國新聞網記者近日走訪浙江省多個海島山村發現,浙江人的就醫之路越來越平坦。島民不再是“乘風破浪”,山村里的人也不再是“翻山越嶺”。
回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醫療平衡備受關注。在浙江,有人曾經把“互聯網 + 醫療”、“雙下沉和兩個推廣”等“融合”融合在一起,促進了城鄉醫療質量的均衡發展。從突破區域限制,實現“家門口”就醫,到減壓就醫的“錢袋子”,到提高就醫體驗感,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浙江省正共同譜寫醫療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聲音覆蓋:網絡診療“盡可能不走山海”
“全面小康”是關鍵,但“全面”。浙江島人民醫療狀況的變化,反映了浙江省醫療事業的均衡發展,也是深入了解全面小康社會的一個特殊窗口。
舟山,千島之城,全年有海島 1390 個,有居民海島 98 個,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了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優質醫療資源城鄉共享不暢的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偏遠海島居民就醫不便,醫療費用較高。
“對于舟山這個群島城市來說,實現醫療均衡發展意義重大”,舟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陶杰表示,通過深化對外醫療合作,舟山市可以有效突破城鄉、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推進醫療服務領域的“跑”改革,建設縣域醫療社區建設,發展互聯網 + 醫療服務。
長期以來,島民一直面臨著高昂的交通和時間成本。現在,“互聯網 + 醫療”改變了島民尋求醫療的方式。
我們努力讓島內居民在不離開島內的情況下,能享受到優秀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 陶杰舉例說,舟山已經建立了一個統一的舟山大型設備檢測預約平臺,創新性地實現了縣級以上醫院大型設備檢驗的基層預約服務,智慧預約率為 99.09%,一次服務可使人們兩次以上到醫院,節省外島人員兩天以上,節省 300 多元交通住宿。
少辦事 " 并不意味著服務質量下降。舟山群島網絡醫院于 2015 年投入運營,開設了 18 個遠程醫療專業,連接了 8 個城市、縣級遠程醫療服務中心和 208 個初級遠程醫療服務站,共提供各類遠程醫療服務 116.3 萬人次。
在舟山群島網絡醫院,浙江省舟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金嫣與一家基層醫療機構的糖尿病患者聯系,開展個體化治療和指導用藥。"患者不必離開該島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遠程咨詢對人民確實是有益的。" 金嫣說。
它不僅是一個孤島,而且在未來,‘互聯網 + 醫療’衛生服務將是一個發展趨勢。"舟山市衛生委員會規劃信息和財務審計局局長說," 這是我們促進高質量資源共享的一種手段。"舟山互聯網診斷治療和遠程醫療已經擴展到殘疾人康復站和外國漁船,并繼續擴大到其他地區," 發言人說。
實心草根級:促進服務 " 心換心
基層醫療機構規模小,藥品設備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診治和基層一級第一診斷系統的實施,這是許多地方基層醫療的普遍情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高利用率?
自 2020 年以來,舟山市通過統一的共享藥房平臺、建立共享藥房目錄、建立基層海島醫療衛生機構,從原來裝備的 150 種藥品到 600-700 種藥品,提供 "共用藥房、配送到家庭" 服務。當人們遇到基層沒有的藥品時,可以直接通過 "共用藥房" 信用卡支付,等待藥品送回家中。
此外,舟山市政府還推動了懸島 "保健艙" 的建設,重點是改善 20 個偏遠小島村的醫療環境和醫療服務能力,統一配置血壓、血糖等獨立檢測和 AED 急救設備,開放遠程會診視頻系統、電子醫療保險系統等。
黃興島是舟山市東集鎮最不方便的民居島,島上的居民大多是年邁的漁民,島上有一家診所,病人到神家門漁港大約需要 5 個小時。今天,島上居民不用離開島,就可以預約縣或縣級以上的專家和大型設備,并可以選擇菜單選擇專家進行遠程咨詢。
浙江沿海居民享有均衡的醫療保障,而不是島嶼或城市。
臺州市玉環海山鄉橫排村是樂清灣孤島村,記者跟隨海山鄉衛生中心主任王竹燕送藥,三十歲的葉華甫和六十歲的林偉峰是島上僅有的兩名全科醫生,他們值班,照護著六百多人的健康。
林偉峰說,有一次,一位村民因高燒、肝臟、腹水、糖尿病、糖尿病等原因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第一次訪問后,他聯系了官方的船,把它送到最近的碼頭,120 點后送到市立醫院,一些常見病可以在島上完成診斷和治療。"島上的健康狀況很差,村民們不得不爭先恐后地趕時間。" 林偉峰說:" 有一次,一位村民因為高燒、肝臟、腹水、糖尿病和糖尿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醫療改革:解決難題保持健康
深化 "雙沉兩促" 長效機制,推進多種形式、高層次醫療聯營的建設,是實現浙江省醫療事業均衡發展的途徑之一。
目前,浙江省 70 個縣(市、區)、208 個縣醫院和 1063 個衛生中心建立了 161 個縣衛生院,基本完成了縣、鄉醫療衛生機構的整合和改造。
把注意力轉向島嶼城市玉環。2018 年 5 月,玉環率先在浙江省啟動了 "預防、治療和康復" 三位一體的建設,建立了資源共享、上下聯動的綜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這次衛生界的改革,悄然改變了每一個玉環人就醫的方式,成立了一個小組,成立了總醫院,幫助分院,共同建設和共享醫療資源。玉環在健康社區建設上邁出了第一步。
玉環衛生局黨工委委員董茵表示,玉環以群眾需求旺盛、危重程度高的疾病為突破口,建立中風、胸痛等五大中心,開放 MDT 多學科聯合診斷治療模式,全面提高急診和危重治療水平,促進基層預約、心電圖、視頻遠程會診中心等醫療資源的共建共享。
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我們正在創新醫療衛生管理服務。"董茵說,玉環成立了全國第一個" 區域代謝中心 - 社區代謝中心 "糖尿病專家醫學協會,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等代謝性疾病進行一站式管理。同時,創新繪制健康社區群體地區的" 疾病圖 ",重點是慢病監測、健康支持環境建設、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和其他預防工作。
制度保障是一個均衡的醫療守門員 ",以舟山市為例,繼續完善醫療保險目錄的落地,建立慢性病保障機制,提高嚴重疾病的保險治療水平,關注特殊困難群體,改革醫療支付方式,目前舟山和上海鄰近海域實現了門診信用卡支付和結算,浙江省實現了門診和住院患者的網上信用卡支付和結算。
舟山、玉環等島嶼的醫療變遷是浙江省醫療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浙江山鄉也活躍著大量農村醫生,擔負著 "小病出不出村" 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任務。
一雙拐杖和一輛三輪電動汽車可以啟動。紹興市諸志鎮子草屋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石偉兵行醫 44 年,被村民親切地稱為 "拐杖村醫生"。
杭州建德錢塘鎮美塘村診所,74 歲的吳光超醫生默默堅持了 50 多年,他確立了 "1 元看病" 的老規矩,自 1983 年以來一直延續至今。
浙江省衛生衛生委員會負責人說,我省將繼續深化 "雙沉、兩促" 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縣醫界建設,促進 "強醫療能力" 和 "強衛生管理" 同時加強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承包服務,同時要 "改革管理體制" 和 "轉變運行機制",促進浙江省醫療服務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