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熱起來, 日子逐漸好起來
初冬,金色的玉米堆滿了院子,安徽省博州市臥陽縣曹震回山村吸引了許多游客拍照和打車。
回山村紅色資源豐富。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活躍在這里。惠山烈士陵園始建于 1945 年,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但地處偏遠地區的惠山村是一個貧困村。2014 年建立準確的扶貧檔案卡時,貧困發生率達到 11.7%,全村集體債務超過 70 萬元。
依靠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和綠色產業的發展,惠山村走出了一條蝴蝶式的轉變之路,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 101.1 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 15876 元,貧困率降到零,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把挖山采石轉變為發展旅游業
增加收入、致富,旅游業的發展比開山礦業還要長。"69 歲的侯傳武(音譯),前惠山村黨委書記,深情地說。
根據侯傳武的說法,惠山村,原名為 "灰山村",1945 年因石山的名字而改名為 "惠山"。石山是該村邊緣的石灰原料。挖山和采石曾經是村民的主要生計。"400 多名村民中,有 100 多人在山上采礦,其余的 300 人由驢子驅趕。侯傳武回憶道。
在鼎盛時期,惠山村就有 30 多臺石磨機,電力不夠。為此,侯傳武還到縣里申請安裝變壓器。自那以后,他從國外撤走了幾臺水泥切割機。
挖山采石,村民們暫時膨脹,但灰山幾乎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大洞。" 侯傳武說:石灰資源難以維持,老道的粗放式發展無法通過;人均 1 畝以上的土地,傳統的農業生產收入薄弱,惠山村的發展瓶頸已成為省級貧困村。
如何擺脫貧困?"我們回山村最大的優勢是紅色資源,找到了發展和利用的途徑。" 干部群眾達成了共識。自 2017 年以來,惠山村在縣城的支持下,開始建設美麗的村莊,投入 8 千多萬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了三個文化廣場,安裝了近千盞路燈,修筑了 48 公里長的道路。" 惠山村黨委副書記劉志峰說,許多景點也得到了修復和保護。
通往惠山烈士陵園的石階是新的,兩側的松樹高高聳立。拾起臺階,面對一個灰色的三拱門,上面鑲嵌著六塊銘文。" 這座陵墓在 1945 年建成后不久就被毀了,后來建造了一個相對簡陋的鐵門。我們參考了遺留下來的圖紙,并將大門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參與惠山村改造的設計師張成紅說,此外,惠山中立小學等也進行了改造。
看到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參觀。侯傳武率先改造了家里的房子,建立了一家集住宿、閱讀、書畫交流為一體的 "書店"。侯傳武說,每個周末,游客都有自己的住處," 去年的收入超過 3 萬元。
農業與旅游相結合,促進村民收入增長
走在村子里復興的街道上,我只能看到街道兩旁都是改造過的農舍。走進 "紅色記憶" 的住處,侯虎老板正忙著收拾桌椅 -- 游客們剛剛離開,他們又要回來了。妻子急著煮面食,女兒的兒子在廚房后面。
我以前是一家超市,"他說。侯胡說,超市生意不熱,日銷售額只有兩三百元。轉房后," 房間價格從 120 元到 180 元不等,客人在節假日里經常是滿的。"今年中秋節國慶節假期,侯胡的四間房供不應求,收入超過 5000 元。" 去年,家庭收入超過 4 萬元。
后胡是村里最早改造房屋、管理農家音樂的示范戶之一。曹鄉黨委書記王磊說,改造之初,要求建筑風格的規劃設計要保持地方文化特色,盡量恢復傳統文化標志,把地形和建筑功能結合起來,充分考慮農村田園生活的要素,使農村更像一個村莊。
2017 年 6 月,"荷塘月色" 建成了。開業的第一天,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城里很多人都來看。" 侯傳武說。
進入惠山村旅游服務中心,貨架不僅有紅惠山杯、軍用刀傘、農豆李等產品,還包括梨糊、菜籽油等農產品。
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旅游業的發展,惠山村和列興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去年成立了惠山旅游責任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惠山旅游。該村集集體土地、荒坡貧瘠溝等固定資產為一體,初步評估 1000 萬元股份,利潤按村企業 4:6 比例分紅。公司成立后,新建旅游服務中心,流經近 500 畝土地,開發金梨、軟籽石榴、黃桃等果樹。
去年年底竣工的惠山禮堂,已成為全縣各單位進行培訓的重要場所。縣外的一些單位也喜歡這個地方,希望能來這里舉辦活動,訂熱門的活動。新的旅游項目,如紅色研究、觀光旅游、農耕經驗等,正在惠山村興起," 王磊說。
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發展
生意越來越好了,侯胡在院子后面又開了三間私人房間,把女兒的女婿從國外叫回來。只有當家人在一起時,才是生活!" 侯虎笑著說。
現在,他女兒的女婿是他的好幫手。當他看到侯虎的兒媳張飛剛從廚房里出來。從技校畢業后,他在合肥工作,一個月掙 45000 元。" 張飛說,三年前,當他的岳父要求這對小夫妻回來幫忙時,他不太高興。他沒想到自己的收入現在會翻一番。
在惠山村,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鄉,開辦扶貧作坊,種水果、蔬菜,開電商賣農產品。連鄰近村莊的人都來這里開茶館和餐館,使得惠山村的街邊商店很受歡迎。曹鎮黃塘村村民馮坤來惠山村租茶館,開茶館。每個周末都有很多游客。" 我還安排了一場戲劇表演!
九月份,在國外從事環保工作的年輕人牛雪峰回國擔任惠山村黨委書記,上任后,基本了解了群眾的期待。我們最期待的是如何留住游客,使人們有一個穩定的客源,繼續穩定地增加收入。
留住游客、留住當地人才已成為村委會的一項關鍵任務。他們正在積極建設創業和就業平臺,邀請電子商務專家為新農民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牛雪峰說,惠山村將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建設具有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休閑旅游服務村,使人們能夠 "看山、看水、記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