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商務政策體系的發展帶來產業紅利時,蘇聯企業應該注意哪些風險?
目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爭議,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治理也日益成為一個公共話題。如何構建電子商務合規體系,圍繞電子商務政策體系的發展趨勢,會帶來什么樣的產業發展紅利和相應的風險?日前,在江蘇省第七屆工業電子商務創新與發展專題培訓中,國家產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字經濟研究員楊卓凡博士與客人們交流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并深入交流了意見。對于江蘇省眾多電子商務企業來說,股利與風險并存的行業趨勢,首先要規避風險,才能穩定和遠離風險。
個人信息保護成為一種產業趨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的消費者方面已達到世界領先地位。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消費電子商務規模約為美國的三倍。與此同時,工業電子商務的普及率達到61%,應用領先領域正逐步滲透到紡織、食品和輕工業。
在這方面,楊卓凡認為,我國工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但在促進其創新發展的同時,也應重視工業電子商務的規范化。
事實上,中國的電子商務法是2018年審議通過的,守則法是在2019年通過的,今年的"數據安全法"(草案)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都是公開征求意見的,這表明中國在電子商務的治理和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法律法規的建設方面都在不斷改進和完善。
股利與風險并存
隨著電子商務政策體系的不斷發展,將帶來什么樣的產業發展紅利?對于整個行業所期待的這一課題,楊卓凡認為,電子合同規范體系的形成將加快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等服務的創新。
楊卓凡認為,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為了規范電子合同的適用,世界各地區和國際聯盟紛紛出臺了各種相關法律,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因此,不同跨國國家間電子合同的相互承認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非常有利,同時也帶來了第三方簽字市場的大規模增長。
據數據顯示,只有近50%的平臺企業將電子合同和電子簽名應用于外部合同的簽訂和內部業務的審批,因此,電子合同和電子簽名的未來發展有很好的空間,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方便程度將越來越大。
電子合同和電子簽名業務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啟示,即數據將成為數字經濟驅動的重要資源,企業數據資本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并通過數據資本化來反映數據的價值。
這些數據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風險。楊卓凡提醒說,首先是外國合規的風險。從不同國家的角度來看,由于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數字技術和金融科技企業出海,以歐盟為例,它在第一輪數字經濟發展中錯失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歐盟正在通過各種規則和制度爭取其后來者的優勢。例如,歐盟采取了一項數字稅收作為限制IT巨頭的標志性措施。
與此同時,歐盟加大了反壟斷審查力度,包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國,這些國家試圖將隱私保護、平臺規則透明度和數據安全等更多因素納入反壟斷監管。因此,我們向歐盟出口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或數字產品和服務,需要側重于一個是數字稅,另一個是GDPR,另一個是反壟斷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