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美容時代,DJM有什么"酷技術"?
永恒的青春是女性永恒探索的主題。然而,衰老是一條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沒有人能抗拒它。
科技美容"為旁觀者帶來了解決方案。其中,非手術性光電美容以其創傷小、恢復快、風險較低等優點,日益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2002年,FDA批準對面部皺紋進行射頻治療。經過多年的發展,光電美容占據了皮膚的大部分美貌。近年來,"熱瑪姬"、"光子皮膚嫩嫩"、"超聲波刀"等都是火災中最好的。
光電子美容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它在中國的早期發展并不順利。"原價50到6萬臺設備,制造商賣給我100多萬臺,包括關稅、物流、營銷等成本,我們不得不賣出70到800000美元才能賺錢,這種被外國人‘掐在脖子上’的感覺真的很不舒服,自主研發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經歷過中國射頻第一人產業發展的金秋兵,從中吸取了教訓,并已開始打擊研發工作。"-
2006年,公司自主開發并生產大型光電設備,陸續推向市場。在接下來的十年里,經過多次迭代,技術和產品推出了許多自主研發品牌,如"腹部年齡"、"小心眼睛"、"小桃花"等。2016年,為了更多地了解德國工業4.0的先進概念和管理模式,金秋兵前往德國成立研發團隊,收購了一家當地工廠,并正式創建了德國工業4.0品牌DJM,專注于皮膚管理和身體康復。
目前,DJM擁有200多支研發團隊,擁有300多項專利,在專業領域建立了強大的技術優勢,并在美容和康復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2B到2C:醫療標準+美學+研發"突破市場
事實上,DJM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在面向專業機構的TOB企業中,推出了Hebe目標定向射頻、DORIS負離子和正離子注入儀器、SONO超聲波處理設備、冷凍電擊波、智能皮膚探測器等產品,其中8種設備獲得了二級醫療器械證書,并廣泛應用于大醫院、衛生中心等。
金秋兵雖然在技術上邁出了一大步,但他認為這還不夠。這個行業在中國有一個大問題。如果是為了美容院,大多數老板不關心設備的質量,只要它能幫他賺錢,設備的質量就不太重要,我們也得不到認可。
逐漸地,djm開始將其B端業務轉移到歐洲,而在國內,它已準備好專注于C端市場。金秋兵認為,如果直接針對消費者,技術和美學方面的產品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認可,而且該行業即將創新,目標是外國大規模"卡"卡"的健康生活產品,"就像華為和oppo逐漸取代蘋果和三星手機一樣。
以美容儀器為例,智巖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美容儀器市場規模為66.2億元,產量為679.4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21.82%。但更令人尷尬的是,66.2億元的蛋糕,中國本土美容儀器品牌的市場規模僅占22.47%。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為典型的進口產品,日本、歐美等國外品牌具有第一優勢;另一方面,本土品牌更活躍于中低端市場,產品價格基本低于500元,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國內美容儀器零部件的供應鏈已經相對成熟,由于儀器的技術結構比較復雜,國內制造商能夠迅速完成拆解、復制和裝配生產,行業門檻相對較低。"(完)
在這樣的外部條件下,特別是在缺乏監管、行業混亂甚至"污名化"的情況下,DJM這樣的新品牌如何才能突破呢?金秋兵指出,DJM定位在中高端,本身就是一種醫學思維來做美容行業,即使在中國沒有明確的審批標準,也可以按照第二類設備證書的標準進行臨床實驗,以確保療效;基于人體工程學考慮產品使用的舒適性;注重設計的美感,"面子"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