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空間越來越明顯
在全球外貿受到嚴重沖擊的情況下,今年前三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實現進出口1873.9億元,增長52.8%,成為穩定我國外貿的重要力量。
近日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藍皮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機遇期,預計2020年將達到2800億元,并繼續實現跨越式增長。
市場分析還指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級。不僅中國市場增長迅速,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空間也在迅速打開。根據上述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12.7萬億元,未來將保持高速增長。
Emarketer監測顯示,到2023年,全球網絡零售額將達到6.5萬億美元,占全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
分析表明,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連接中國制造與全球消費的重要途徑,其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待挖掘。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40強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表示,盡管增長迅速,但總量仍然很小。到2019年底,跨境電子商務B2C交易總額將達1700億元人民幣,加起來約250億美元,占我國4000多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的不到1%。
“從這個角度看,跨境電商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黃奇帆預測,到2035年,跨境電商有望完成外貿額的50%。
商務部電子商務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對外貿易增長和意愿的亮點和重要推動力繼續高速發展。
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今年以來,中國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迎來了許多突破。上半年,國務院批準設立46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總數擴大到105個。隨后,海關總署又增加了9710和9810兩個監管代碼,分別對應跨境電子商務B2B和海外倉儲模式。
最近,巨大的利益接踵而至。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發展。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進一步打開了市場增量空間。
資料顯示,2019年,RCEP 15個成員國總人口約22.7億,國內生產總值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5.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30%。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明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RCEP框架下,降低商品關稅和投資門檻,促進融資便利化、跨境數據流動和協調統一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則將進一步促進網絡市場要素的流動,從而刺激巨大市場潛力的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抓住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機遇,政策扶持力度仍在加大。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司長潘成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以來,海關監管創新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海關將與有關部門一道,繼續推動通關便利等營商環境的改善,并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試點發展。
商務部表示,將積極推進綜合試點區符合條件的城市納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支持企業共建共享境外倉庫。繼續通過擴大出口信貸等政策措施,支持各主體創新經營模式,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我們將繼續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規則的制定。
在李明濤看來,持續扶持政策的出臺,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預期,對提升行業發展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跨境電商陽光頻道的吸引力將不斷增強,并引導跨境電商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