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太陽圈:探索太陽系外的陌生空間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2年8月,“旅行者1號”成為第一艘穿越太陽圈(太陽控制或控制的空間區域)進入星際空間的航天器;6年后的2018年11月,“旅行者2號”也離開了太陽系,成為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遠離太陽的保護,太陽系的邊緣顯得極度寒冷、空虛和黑暗。長期以來,太陽系與其鄰近恒星之間的巨大空間一直被視為一個可怕而巨大的空白。直到最近,人類只能從遠處窺視這些空間。天文學家對此興趣不大,他們更喜歡將望遠鏡投射到發光物體上,比如附近的恒星、星系和星云。
超新星爆炸將宇宙射線從四面八方射入星際空間。超新星爆炸將宇宙射線從四面八方射入星際空間。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里,兩個上世紀70年代建造并發射的宇宙飛船,從這個奇怪而奇怪的星際空間返回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景象。作為第一批離開太陽系的兩個人造物體,它們正在探索距離地球數十億公里的未知區域,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航天器經過。這兩個航天器還揭示了太陽系邊界外存在一個混沌和湍流的活動區域。
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天文學家米歇爾·班尼斯特研究太陽系的外部區域。”她說:“當你觀察光譜的黑暗部分時,你會發現磁場與你所感知的光譜部分完全不同。”。你可以想象尼亞加拉大瀑布下的水池,旅行者號探測器于1977年發射升空,現在正從星際空間向地球發送數據。旅行者號探測器于1977年發射升空,現在正從星際空間向地球發送數據。在這里滾動的不是水,而是太陽風和所謂的“星際介質”碰撞所引起的湍流。太陽風是一股強大的帶電粒子流或等離子體流,從太陽向四面八方射出,而存在于星際空間的各種物質形態和輻射被稱為“星際介質”。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科學家向我們描述了星際介質的組成,這主要歸功于射電望遠鏡和x射線望遠鏡的觀測能力。他們揭示,星際介質由高度分散的電離氫原子、塵埃和宇宙射線組成,其中密集的分子氣體云被認為是新恒星的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