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頹勢: 11月集合信托急劇增加
信托業近年底的經營數據如何?
證券時報記者從第三方獲悉,11月份信托業務數據較之前有所下降,全月集合信托產品發行和設立規模增長近三成。信托產品預期平均收益率為6.64%,今年以來首次呈現上升趨勢。
集合信托規模大幅增長,得益于房地產信托規模大幅反彈,金融信托在轉型壓力下大幅增長,兩者合計對11月份集合信托規模的貢獻率超過70%。
業內人士認為,集合信托產品發行設立規模大幅增加,可能是季節性反彈。一些信托公司為了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有沖銷規模、讓利給投資者的沖動,這將推動收益率暫時上升。
收益率年內首次上升
用益物權信托數據顯示,11月集合信托產品發行規模大幅增長。據統計,截至12月6日,11月共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940只,較上月同期增長13.32%;發行規模2504.1億元,較上月同期增長38.44%。
從成立角度看,11月份集合信托產品規模大幅增加。據統計,截至12月6日,11月集合信托產品共成立1751只,較上月同期增長28.65%;設立規模1685.36億元,較上月同期增長27.23%。
用益物權信托研究員于志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1月份集合信托產品發行和募集規模的反彈最有可能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信托公司年末規模對集合信托市場影響較大。”。
于志認為,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年底是集合信托市場發行和成立的高峰期,但這樣的爆發無法持續。在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信托業收縮的大趨勢并未改變。其中,在產業轉型過程中,理財產品的規模比重在下降,投資類產品的比重在上升。在集合信托市場,以貸款為主的傳統產品數量減少,基于證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的創新產品數量增加。
從2020年底開始,信托產品平均收益率平均增長11.0%,這也是信托產品平均收益率首次較2020年底上升11.08%。
于志說,根據歷史資料,年底有一定的翹尾因素。為了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一些信托公司會積極給投資者讓利,導致短期內收益率上升。
從資金投向看,11月份,集合信托投資于房地產、金融領域的資金大幅增加,而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的集合信托產品募集規模明顯下降。
用益物權信托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11月份房地產信托融資561.53億元,環比增長102.35%。今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一直在收緊,但在11月出現反彈。
事實上,今年以來,為嚴格執行“不炒房”政策,銀監會一直在對房地產信托監管施加壓力,11月份房地產信托反彈略顯突兀。
于志認為,房地產信托產品的反彈可能無法持續。增長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房地產信托產品實施余額監管;二是股權投資產品和永續債券投資產品規模大幅提升。
與房地產信托類似,11月份金融信托產品也出現了大幅增長。據統計,11月金融信托募集資金750.96億元,環比增長34.68%。理財信托募資規模和比例在當月全部集合信托產品中排名第一。
于志分析,金融信托的設立規模和比例持續上升。一方面,非標產品在監管壓力下收緊;另一方面,信托公司積極轉型證券投資產品,標準信托的數量和規模大幅增加,如資產配置TOF、TOT、mom產品、債券和固定收益+投資信托,以及與陽光私募證券投資信托產品等
相比之下,基礎行業信托和工商企業信托則大幅下滑。據統計,11月基礎產業信托募集資金118.39億元,較上月同期下降40.94%。
主要原因是隨著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數量的增多和市場融資成本的下降,信托資金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地方城市投資公司轉向融資成本較低的債券市場。
工商企業融資規模繼續下降。數據顯示,11月份,工商企業信托融資157億元,環比下降35.89%。
于志表示,目前工商企業信托業務受宏觀經濟、違約事件等諸多因素影響,募集資金規模增長不確定。11月,融資規模大幅下降,這是由偶然因素和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共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