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連著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最近幾天,外國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上升。12月2日,中央債務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發行的債券托管金額數據顯示,外國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債券數量大幅增加,11月份境外機構債券價值為27636萬億元,同比增長47.88%,而去年年底為47.38%。到目前為止,外國機構投資者已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債券交易量在不久的將來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債券聯系是指國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和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包括"北通"和"南行鏈接")的聯系,為香港和內地債券市場之間流通的債券進行買賣的制度安排。2017年7月,"北環線"(North Link)開通。
根據該公司最近發布的債券操作報告,去年11月,這宗債券發行交易活躍,交易總額為5895筆,交易額為4850億元,創下一個月以來的新高。截至11月底,2307名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了市場,當月新增了68名投資者,全球100家資產管理公司中有75家已完成向市場申報。目前,債券服務范圍已擴大到34個國家和地區。
境外機構不斷增持中國債券,彰顯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目前,中國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債券品種豐富,交易工具序列齊全,已具備相當的市場深度和廣度。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余額達到114.6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共有87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持有債券總額2.98萬億元,占比2。6%。我國債券凈融資占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比重已從5年前的24.1%躍升至36.2%。債券交易更為活躍,年換手率由五年前的2.03倍上升至2.6倍。"。
在繼續吸引外資機構的同時,中國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預計將迎來另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經濟日報"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貨幣當局正在與各方合作,研究和探索"南行"的框架。
東方晉城研發部國際小組組長常征說,在"北環線"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推進"南環線"登陸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7年"債券鏈接"啟用以來,投資中國債券的外國機構數量年均增長了40%。從2017年7月到2020年10月,"債券鏈接"累計交易量為7.66萬億元,占同期海外機構交易量的44.7%。業內人士認為,推動"南行聯線"開放的時機已經成熟。
業內人士認為,"南山通"開業后,將為內地投資者"走出去"創造良好的環境。目前,內地投資者對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但其投資渠道有限。目前,內地機構投資者的國內基金可以通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下的基金投資香港債券市場,但無法自行選擇債券的類型和類型,也無法選擇購買和出售債券的時間點。"南翔通"將允許投資者選擇各種具體的交易結算安排,并建立一個方便可控的"走出去"通道。
常征認為,"南尚通"將為內地投資者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提供另一種途徑。一方面,它將幫助內地投資者利用香港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管理和對沖信貸風險。另一方面,"南通"的開放,將進一步加強內地債券市場的結算登記、信用評級、信息披露等相關制度的國際化,也有助于促進咨詢機構、法律機構等其他中介組織的國際布局,使業務范圍進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提高其滿足日益國際化、多元化、系統化和高水平服務需求的能力。
從中長期來看,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將有助于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應,豐富海外市場的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作用。債券市場的開放將促進相關基礎設施機構的籌備工作的實施,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和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框架將繼續優化。所有這些都將有助于增加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增加跨境資本流動,進一步擴大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