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站2020年底將投入使用, 6大亮點搶先看
京雄城際鐵路將于今年年底通車,雄安站也將正式投入使用。"熊安區規劃局交通規劃組曹孟說。12 月 13 日下午,網絡主題活動" 波邦攜手 -- 京津協調發展 " 參觀小組走進雄安站,了解熊安站的建設情況。
這一設計理念是受咸安水文化的啟發。
雄安站 "位于咸安新區藏港集團核心區。這一設計理念的靈感來源于雄安水文化。屋頂的橢圓形輪廓就像清泉的源頭,就像綠色蓮花上的露珠。" 樓頂是在中央高架候機廳里升起的,邊緣是層層收集起來的,就像微風蕩漾時湖面上的漣漪;正面的形狀是伸展的,就像中國傳統的大廳。建筑造型和室內空間設計都采用了建筑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據了解,雄安車站共有五層樓,其中地下三層,地下兩層,局部夾層。高架橋為鐵路高架橋,二層為鐵路軌道交通線 R1 站臺層,底層為地面候機廳,兩側均設有公共場地站;地下閣樓為出口大廳,配套商務;一樓為地下開發空間,K1 線連接車站;二樓為地鐵 M1 線平臺層。
雄安站總規模為 13 2 3 線,其中井岡站 7 站 12 線,金雄站 4 套 7 線,城市軌道 4 線 2 臺(R1 線和支線),地鐵 M1 線保留在車站大樓中間。
雄安車站六大特色亮點與創新點
據中國鐵路第十二局咸安站工程部副總工程師何金輝介紹,2018 年 12 月 1 日,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工程進入建設階段,作為首個在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雄安站的建設有六個特點和創新之處。
車站與城市的一體化設計 "。咸安車站" 站市一體化 " 的設計理念將車站與城市空間緊密結合,高速鐵路車站的交通功能與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在高強度的一體化發展下,多智能體可以在車站周圍共享巨大的經濟效益和開發價值。
清水混凝土。雄安車站是我國大規模使用清水混凝土柱的火車站。清水混凝土主要是通過不同比例的石、沙、水泥,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呈現出天然的 "先進灰",竣工后地面基本不再改造。技術隊伍進行了數百次試驗,現在只有雄安站清水混凝土柱優雅風范。
光谷 ":雄安車站屋頂之間的縫隙形成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 光谷 "。" 廣谷 "自然將京雄、井岡和臺灣倉庫與金雄院子隔開,并成為室外景觀庭院,作為室內引入自然光和景觀的照明走廊。" 廣谷 "不僅改善了環境,豐富了室內空間效應,還增加了地面候車室與高架候車室之間的聯系,同時解決了照明、通風、火災排煙等技術要求。" 光谷 " 不僅改善了環境,豐富了室內空間效應,而且增加了地面候車室與高架候車室的連接,同時解決了照明、通風、火災排煙等技術要求。
拼裝式站臺吸聲墻。拼裝式站臺吸聲墻板在雄安站首次使用,大大降低了列車帶來的噪音,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體驗。在雄安站站臺地面,立面墻體上安裝了不少開孔的墻板。平臺采用國內首創的預制平臺吸聲墻板,可起到良好的降噪作用。這塊墻板高一米,長兩米多,采用聲學設計,有很多 55 毫米的方孔,夾層為玻璃絲毛。重點研究無砟軌道高架橋減震降噪關鍵技術,增設軌道隔振墊,同步研究成品預制吸聲墻板,可有效改善鐵路客運站站臺空間聲環境
綜合應用 Bim 技術。雄安站智能現場施工應用建立了 Bim,智慧施工,信息技術,清水混凝土,綠色施工五大創新工作室。其中,Bim 技術的應用為高鐵站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基于 Bim 技術的機電管系施工在雄安站得到了應用。該技術通過 Bim 技術的正向輔助設計,解決了復雜空間和凈高的問題。同時利用 Bim 的三維可視化,使施工現場的布局與現場一致。通過 Bim 三維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對各主要階段的交通組織,大型設備配置,材料堆場和臨時施工設施進行合理有序的管理,實現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優化
綜合島式空調機組。在雄安站一樓候機廳使用了綜合島式空調單元,實現了高層空間候機室室內熱濕環境的分級控制和均勻分布。同時,島式空調單元還集成了水箱和水炮、標識和客戶服務系統、地面采暖設備等設施,使候診室內部更加干凈、美觀。
京、津、冀三地以高效率融入軌道
雄安站 "是京雄城際的終點站,是挖掘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調發展的重要門戶,輻射全國。這是新城區最先建成的車站和城市的綜合交通樞紐。" 熊安區規劃局交通聯組組曹孟表示,京雄城際將是連接北京和雄安新區的第一條對外交通干線,對實現中央政府提出的緩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具有重要意義。
雄安樞紐連接了許多高速鐵路和城際線路,如京雄市、京港臺高速鐵路、金雄城際鐵路、新雄高速鐵路、天津包鐵路等。通過對上述線路的介紹,一是實現新區與華中、華南、西北、西南、東北等主要方向的快速交通,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絡,發揮雄安新區對全國的輻射效應。二是實現了與北京、天津、石家莊等主要城市的快速聯系,有效地融入京津冀軌道,實現了熊安區與京津、石家莊等大城市的一小時交通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