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20年超過六十萬農牧民通過轉移就業開啟新生活
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十四號告訴新華社,今年到目前為止,西藏農牧民已經轉移了 604000 個工作崗位,實現勞動收入 45.4 億元。
據統計,西藏農牧民占全區總人口的 68.5%,近 240 萬農牧民生活在 5400 多個村莊。近幾年來,西藏不少青年農牧民放下犁耙鞭,走進城鎮,轉變為產業工人和服務型工人。
西藏自脫貧斗爭開始以來,就把就業和扶貧作為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了使西藏農牧區的剩余勞動力更充分地就業,獲得更高的收入,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西藏自治區按照群眾的意愿,對農牧民進行了技能培訓和剩余勞動力轉移。
卓拉是日喀則拉齊縣貝利村的本地人,兩年前從一個偏僻的溝壑搬到縣城邊緣的一個新村莊,和女兒住在一棟 50 多平方米的新房里。經過技能培訓后,46 歲的卓拉在該縣的工業園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件西藏毛織品,年收入超過 5000 元。"當農民忙的時候,他們會回到村里種植青麥,在忙的時候,他們也可以在家編輯。她說:" 在政府的幫助下,這個家庭現在年收入超過 16000 元。生活比過去更幸福、更充實。
以訂單為本 "," 用工人代替培訓 ",西藏將結合企業的需要和培養群眾的意愿,每年培養近 100000 名農牧民。
阿里地區焦澤縣查布村 45 歲的牧民道瓊,常年養牛養羊,維持家中六口人的飲食成本。2016 年,膠澤縣建立牧民經濟合作社,將兩萬多畝牧場和 120 頭牛羊交給合作社統一經營,并遷往縣城扶貧搬遷點。
年底分紅五千多元,不必再受風和太陽之苦。" 道瓊參加了統一縣組織的就業培訓,受聘到縣內家政服務中心工作,月薪 2500 元。
為了促進群眾充分就業,西藏還通過勞務輸出機構擴大就業,通過項目建設吸收就業,并按照高原生態搬遷、農村振興等小型基礎設施工程的救濟方式,將工作移交給農牧民建設企業。今年前 9 個月,西藏各級政府投資項目恢復工作,吸收了 207400 名農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