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產業鏈供應鏈 ,要求以彌補不足,鍛長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做好短板、鍛造長板,針對行業薄弱環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下大力氣,多出特色技能。
在此前出臺的“十四五”規劃中,把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作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首要任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何應坤,在18日舉行的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與發展峰會上表示,產業鏈和供應鏈是大國經濟流通順暢的關鍵,是經濟發展安全的生命線。當前,外部環境風險挑戰不斷上升,全球產業鏈布局加快重構,本土化發展趨勢凸顯。只有提高產業鏈的水平,才能為經濟的順利流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裁兼秘書長張大衛也認為,構建新的發展格局,必須做到供需匹配,實現國民經濟周期和產業部門的平穩運行。關鍵是要提高供應體系創新和產業鏈與供應鏈的銜接能力,解決各種“瓶頸”和瓶頸問題。
張大偉說,提高工業基礎能力,要著力補短板。通過對產業鏈和供應鏈頻譜的分析,找出可能“卡住”的環節,并有所突破,確保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這項工作需要高水平的技術和產業組織,這是市場無法完全完成的。要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充分發揮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協調作用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中國是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在大多數行業的中低端環節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部分高端產品也具有較強的生產水平。目前,短板主要體現在高端環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兆源近日表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主要短板在于高端環節。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需要供需雙方共同努力。一方面,產業鏈上的大企業要有后備和釋放部分需求的意識,給國內產品應用機會;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強和優化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的治理,引導平臺實施質量排名,讓平臺優先考慮優質產品,更好地披露產品質量信息,促進形成優質需求側優質優價是引導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指出,有必要實施工業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夯實基礎部分、基礎技術、重點基礎材料等,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應用牽引和全機驅動,加強供應。共同技術,深入實施質量改進行動。
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圍繞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實施了一系列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指導性政策和工作方案,以基礎性和基礎性為主體,以基礎性和基礎性問題為核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
在談到如何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時,何應昆說:一是要增強產業基礎能力,彌補產業發展的不足,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有效提升產業支撐能力,穩定產業發展基礎。
二要刺激內需市場帶動產業鏈現代化,積極落實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信息消費,積極擴大網上消費。
三要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全方位、全方位地提升產業鏈,鞏固和提升傳統產業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