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市場的復蘇需要一個"化學反應"
這種觀點在2019年末非常流行,以至于所有手機制造商都開始謹慎地避免錯過5G的浪潮,成為時代的淘汰賽。
然而,最終結果似乎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中國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81億部,同比下降21.5%,其中包括2.49億個國產品牌,同比下降23.6%。
盡管5G手機在11月份的出貨量中占68.1%,但我們無法掩蓋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在2020年,5G手機完全流行,但該行業并未等待新一輪變革。可能存在外部環境因素,但低迷的市場需求已經成為常態。
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例如,運營商的5G基站部署速度太慢,無法跨越用戶需求的臨界點;例如,缺乏5G匹配的殺手應用程序,只是為了衡量現場的速度,恐怕很難撬開消費者的口袋。
這些解釋并不缺乏合理性,但回到智能手機行業本身,除了5G等外部刺激措施之外,要想在銷售方面再次登峰造極,還需要用戶體驗的"內部循環"。
01等待一個"化學反應
想要找出手機市場銷售持續低迷的原因,數字只反映了外表,隱藏在深層原因的表象下,正是智能手機行業陷入了奇怪的創新圈。
回顧過去十年智能手機的演變,似乎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硬件參數的升級。智能手機屏幕的比例越來越高,處理器越來越強大,相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以至于一些手機制造商將硬件等同于創新,而十年演進的實質是不斷增加硬件。
第二,應用生態的集中化。與2010年相對分散的應用生態相比,主流手機制造商已經構建了一套集中的應用生態,并逐漸從智能手機擴展到虛擬現實、智能家居等場景,甚至開始在內容上進行布局。
魔法場景也在于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兩條路徑幾乎是平行的,服務和硬件的匹配主要集中在"物理升級"上,硬件底部的"化學反應"很少。它也可能為智能手機下一步的顛覆性創新提供方向,即充分整合硬件和服務的"化學反應",最有可能的突破口是光感系統。
根據Eli咨詢公司在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手機白皮書中提供的數據:智能手機的光學傳感系統主要由芯片、屏幕、算法和攝像頭組成。目前,光學傳感系統占智能手機關鍵部件的46.6%。同時,NPU已經整合到智能手機的SoC中,多核GPU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光傳感系統的硬件和軟件合作一直是智能手機擺脫僵局的增量因素。
敏銳嗅覺的智能智能手機制造商已經洞察了這一趨勢,這是過去兩年新機器旗艦上市時"照片"部分持續增長的最直接例子。
性能、技術、設計等原本占用了半個多時間的環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手機拍照能力,從引入相機參數到優化美容算法,邀請著名攝影師出現,幾乎占據了整個新聞發布會1/3小時的時間,如光學防抖、潛水器鏡頭、超級夜間攝影等功能,逐漸取代了作為智能手機核心賣點的性能和設計。
然而,光學傳感系統目前存在的局限性是不爭的事實,傳統的調整只是調整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的參數。例如,相機和處理器之間的通信是通過固定參數進行的,根據孔徑參數優化算法來提高移動電話的夜間拍攝能力,從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的協同進化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