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源:習近平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革命遺產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斗爭的光輝歷史,記錄著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革命文物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18年前,習近平視察革命故里和紅色熱點時,曾到過這里。他反復叮囑我們要善用紅色資源,繼承紅色基因。新華社“正在學習”原創品牌欄目《車間》今天推出文章,為大家講述故事。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了保護和利用革命文物的重要性。
革命文物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和紅色文化的生動載體,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18年前,習近平視察革命故里和紅色熱點時,曾到過這里。他反復叮囑我們要善用紅色資源,繼承紅色基因。
“仔細想想我們從哪里開始,為什么開始”
福建是革命老區和革命文物大省。據2018年福建省革命文物綜合補充調查統計,福建省共有革命文物1835件,登記在冊的革命紀念館8個。
“黨的歷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習近平在視察中指出了福建黨史教育的“獨特優勢”。在福建工作多年的習近平對福建的紅色資源和革命歷史非常熟悉。僅在古田會議現場,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就去過7次。2014年10月,習近平再次來到古田會議會址,回憶先驅者探索革命道路時奮斗奮斗的情景,并向大家介紹他每次訪問古田時的情景。
經過長時間的降水,歷史的軌跡更加清晰。
習近平今年訪問福建期間,要求對黨史教育有四個“深刻見解”。這符合6年多前古田會議紀念館“深入思考從哪里起步、為什么起步”的要求。一代代流傳下來,赴湖南調研的習近平來到郴州、汝城,了解當地黨建、紅色旅游、紅色教育等情況。第一件事是參觀上海汝城縣瑤族村。紅軍長征途經此地時,發生了“半被”的故事。習近平曾在2016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上深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書記、總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住在徐介秀老人家中。臨走時,他把僅有的被子剪了一半,留給了老人。老人說,共產黨是什么?即使共產黨有自己的被子,也要為老百姓剪一半。”
一枝一葉總是牽掛在一起的。“半被子”的故事,不僅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衷和本質,也讓人民群眾更加了解什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習近平感嘆道:“今天,我們回顧這個故事,仍然深受感動。”我們要利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是中央蘇區,也是紅軍長征的起點。”2019年5月,習近平乘飛機、坐火車、換車,飛抵甘南于都縣7個多小時。
1934年,近10萬人穿草鞋,從此開始長征。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部改變中國前途命運的史詩。
“要牢記紅色政權從何而來,牢記新中國是如何建立的,珍惜我們黨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對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信心”,在中央紅軍長征紀念館,習近平的話莊嚴而堅定。
紀念館內的圖片和實物見證了那段可悲的歷史,體現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黨的初衷和使命、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
在渾河南岸的遼寧撫順,翠柏環繞的雷鋒墓格外莊嚴。撫順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2018年9月,習近平到遼寧撫順撫順紀念館參觀雷鋒生平事跡展。在雷鋒的筆跡、遺物、照片等展品前,習近平駐足觀摩和思考。2013年3月,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遼寧代表團審議時,稱贊雷鋒、郭明義、羅陽的信念活力、大愛之心、無私精神和進取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
雷鋒是時代的典范,雷鋒的精神是永恒的。在雷鋒紀念館,習近平哀嘆,如果有超過 13 億中國人,八千九百多萬黨員,四百多萬黨組織可以學習雷鋒精神,在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們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非常強大,我們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需要更多的新時代的 "雷鋒"。
黨成立時的每一件文物都是非常珍貴的,每一幕都是發人深省的。
2017 年 10 月 31 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結束之際,習近平率中央政治局特別委員來到這里,追根溯源,探索共產黨人的初衷。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南湖紅船紀念館、南湖革命紀念館。風云攪動的革命歷史似乎就在眼前。日月換了新的一天,但中國共產黨的初衷和使命從未改變。
黨成立時的每一件文物都是非常珍貴的,每一幕都是發人深省的。習近平對我說:" 我們應該經常回憶,深入思考,并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衷。
我想告訴你這件事,告訴你我們的黨是怎么來的。
長征期間,紅軍在貴州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紅色資源豐富,精神財富寶貴。在這里,我們黨的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 遵義會議召開了。
2015 年 6 月,習近平前往貴州進行檢查和調查,第一站來到遵義。
吳江渡船 "還在原貌嗎?遵義有什么革命活動嗎?" 遵義會議館的……",習近平不時停在圖片圖表、物理模型和模擬場景前。他對評論員說:" 我們應該給你講一個好故事,告訴我們我們黨是如何來到這里的。
我來過這里很多次了。每次插隊,我都要到延安來,每次我都要在精神上接受洗禮。
2015 年 2 月,在陜西考察考察的習近平來到延安的楊嘉玲,參觀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我來過這里很多次了。每次插隊,我都要到延安來,每次都是精神上的洗禮。" 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深情地說。
我們必須永遠向他學習。
2014 年 3 月,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進行了調查和指導。
習近平一抵達蘭考,就直接前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在焦裕祿半身銅像前,"干部不準" 的照片,焦裕祿臨死前的辦公桌等,他仔細地檢查了一下。在參觀焦裕祿的辦公室時,這位秘書長又看到了一張玻璃蓋子保護的著名藤椅。這間辦公室恢復了一倍比一倍的比例。他靜靜地看著它。習近平悲嘆道:" 雖然我對所見所聽的比較熟悉,但我還是想多看多聽,因為這里的每一個物體和每一個故事都能與我的心靈產生共鳴。
焦裕祿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強調:" 我們應該永遠向他學習。
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的歷史是最好的營養。
2013 年 7 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開始后不久,習近平來到河北省西柏坡。
毛澤東用了轉椅,周恩來用了課桌,用了華北最新的細節。從西柏坡紀念館和故居到中央軍委戰室和七屆二中全會現場,習近平不時傾聽工作人員的意見,不時詢問情況。一幅一幅的照片和幾件文物勾勒出當年的大事,是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材。
對我們來說,每次去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和思想的洗禮。在紅色精神的洗滌下,公務員的意識和對人民的感情更加堅定和純潔。
習近平強調:" 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的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如果你重溫這段偉大的歷史,你會給你的心增添很多積極的能量。
紅色資源的寶貴價值不僅在于它的歷史光輝,而且在于它給我們帶來思想和精神營養的能力。
善用紅色資源,傳承良好的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