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頭的槍聲
這里有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的親筆手稿。
毛澤東專門批示,在手稿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上加上“八一”字樣。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是南昌起義的日子。
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究竟有何重要地位,為何要把“八一”二字寫在解放軍的軍旗上?
一九二七年,蔣介石與汪精衛先后發動四一二、七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和革命群眾。1927年7月底,在極其危急的形勢下,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決定了三件大事:
把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集中到南昌,準備發動武裝起義;把有較好基礎的湘、鄂、贛、粵等省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動秋收起義;召開中央緊急會議,討論決定在大革命失敗后的新方針。
黨中央決定派周恩來為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到南昌去領導起義。
這一行動極為機密。周恩來夫人鄧穎超后來這樣回憶道:當時,大敵當前,人人怨恨。在無言的情況下,我們只是緊緊握手告別。這次分開,不知怎的相聚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周恩來秘密從九江到南昌。
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和彭湃在江西大旅社成立前敵委員會,決定七月三十日起義。
這時,葉挺、賀龍、朱德等也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準備好了南昌的武裝起義。
就在暴動緊張準備之際,中共中央向共產國際發出指示:“如能把握住這一點,我們認為你們的計劃是可行的?!敝醒肱R時政治局常委、中央代表張國燾,派他到南昌,傳達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的指示。
張國燾于七月三十日早晨抵達南昌。對于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張發奎的幻想,張國燾主張“力挽狂瀾,爭取張發奎,否則就不能動彈”,但是這種想法卻遭到了其他與會者的強烈反對。
激烈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張國燾終于表示服從多數。
七月三十一日那天,賀龍、葉挺共同簽署了葉挺起草的作戰命令:“決意于三月一日開始攻城,并于城內或城外駐扎敵軍,一舉殲之!”
南昌起義已進入倒計時。
剛剛入夜,賀龍就下令負責封鎖道路,切斷交通的部隊投入戰斗。士兵們脖子上系著紅色的布條,左臂系著白色的毛巾,馬燈上,電筒上貼著紅十字,口令是“河山統一”。
因叛徒告密,起義被迫提早進行,夜深人靜時,一場點亮中國革命前途的戰斗打響了。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兩點,南昌城頭傳來槍聲,打破了長夜的寂靜。
由周恩來領導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發起了南昌起義。
在4個多小時的激戰后,殲敵3000余人,攻占南昌。
八月三日,根據中共中央的計劃,叛軍陸續撤出南昌,南下廣東。十月初,叛軍在廣東潮州,汕頭地區戰敗。保留的軍隊,一部分遷往廣東海陸豐地區,與當地的農軍會合,大部分在朱德、陳毅的領導下,遷往湘南地區進行游擊戰爭。
在抗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中,南昌起義打出了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中共中央委員會于南昌起義六日后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以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為基礎,毛澤東提出了“當務之急是奪取政權”的著名論斷。
八月九日,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任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湖南省委,領導秋收起義。
一九五五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中,有七個元帥、三個大將參加了南昌起義。八月一日,又成了工農紅軍建軍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