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回暖”,汽車人能追上高薪風口嗎?
隨著利好政策出臺、生產企業加速復工復產,汽車消費正在回暖,這其中,新能源車企更是成為了“排頭兵”。
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2022年5月新能源汽車行業運行數據報告》,顯示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40萬輛,同比增長水平超預期。
一方面,在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另一方面,受芯片短缺等因素,車企正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以蔚來為例,其一季度財報顯示,即使在虧損下,依然加碼研發,這體現在研發投入增長將超1倍、擴大研發團隊規模。
可以看出,在新能源車企注重產品升級迭代,以及技術創新的發展趨勢下,對汽車人,尤其是研發人員來說,“高薪找人”和“一將難求”依然是主旋律。在這樣的風口之下,不少汽車人正在借著政策與時代的大趨勢,尋找潛在的機遇。
“新汽車”:人才快速流動,企業高薪挖人
當前,在互聯網、房地產等原本高薪的行業日漸消瘦的情勢下,“新汽車”正在形成巨大的人才吸引力。職場打工人們寧愿選擇新能源初創公司,也不愿意留在BAT大廠。脈脈上,有認證為騰訊的脈友感慨道,選對賽道太重要了,打工人的命運還是要看行業的歷史發展進程,而“新汽車”行業至少是緊跟國家政策與前沿發展的向好賽道。
隨著傳統車企、互聯網科技巨頭以及新勢力車企的涌入,汽車行業人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轉。根據脈脈《乘勢而上·人才流動與遷徙2022》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人才供給增幅達126.8%,該“硬核科創”領域正在強勁吸引著人才流入。
脈脈招聘信息顯示,造車新勢力企業開出的薪資范圍最高達80K/月,其中與自動駕駛相關崗位待遇尤其優厚。在脈脈上,有脈友提到“比亞迪就被傳出今年校招中提高了F類專業(代指計算機類、車輛工程、通信電子類、自動化專業)的碩士畢業生薪資水平?!笨梢钥闯?,自動駕駛已成為職場人進入汽車行業時的熱門選擇之一。
隨著汽車產業轉向智能化與電動化,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搶人大戰中,高薪的橄欖枝正吸引人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動。
汽車人才待遇為什么會出現“連級跳”?究其根本,是由于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所帶來的產業變革,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才供需錯位或儲備不足。
“本輪汽車產業重構催生出的‘新汽車’,是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鼻迦A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新能源到智能網聯等新技術的創新,汽車產業正通過能源革命、互聯革命和智能革命重塑人類的出行生活,在此背景下,汽車產業人才需求必將發生巨大變化。
在眾多車企掌門人看來,汽車行業面臨的人才緊缺歸根結底是整體“人才池”不足的問題。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日前發微博表示,當前車企間的高薪搶人只是左右互搏,難以從根本解決問題,“特別是數學人才缺口很大,100萬都招不到好的數學大佬”。
“新汽車”人才生態:從“純進口”到“出口”
不可置否的是,以新能源車企為代表的“新汽車”行業,在過去五年的跌宕起伏中,匯聚了整個職場和社會的目光。
從2016年的萌芽期,到2017-2018年的躍躍欲試,經歷了2019年行業的急轉直下,再到2020年下半年迅速開啟的行業爆發,行業內外的打工人對“新汽車”人才生態的認知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
脈脈上,認證為長城汽車的脈友梳理了過去五年汽車人才的流向。2017-2018年,新能源等新汽車人才引進主要來自于傳統的豪華車企、特斯拉、2C消費品、互聯網、高端服務等行業,這時候,新汽車人才還處于“純進口”狀態。
2019年,隨著市場環境低迷,很多新勢力車企的打工人選擇主動或被動跳槽。由于“新汽車”行業生態并不成熟,版圖較小,人才承載量有限,這也使得新汽車人或多或少地面臨著投靠無門的窘境。
從2020年開始,伴隨著行業向好,越來越多的政策、資本、科技企業和人才開始聚焦“新汽車”行業,業內崗位也更加包容。有很多崗位適合互聯網背景的人才,例如研發端的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數字化轉型中的軟件開發、產品經理,用戶端的用戶運營、社區運營、用戶增長等。
不可忽視的是,互聯網企業跨界入局“新汽車”,為整個行業的生態帶來了改變。
在過去幾年的行業洗牌中,互聯網頭部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市場競爭,加劇了行業內卷。新勢力車企從以往的一年一改款、幾年一換代,到現在一年發布好幾款車型,倒逼著車企大幅度提高研發速度。另一方面,互聯網人對快節奏的工作習以為常,這也讓他們可以快速適應新勢力車企的發展速度。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騰飛,造車新勢力陣營中也陸續出現了“新新勢力”和“新新新勢力”。同時,合資車企、民營企業等也開始從各方面學習“蔚小理”在各維度的成功經驗,這也使得造車市場的人才進入新一輪的快速流動。
汽車行業獵頭也有類似的感受,前幾年,獵頭們還在忙著幫“蔚小理”從傳統車廠中挖人,但隨著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加入造車行列,獵頭們又在從這三家反向挖人,使得“蔚小理”變成了人才“出口廠”。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人才百態看起來無比精彩,然而在行業喧囂的背后,也有不少人感慨于業內人才生態的內卷,特別是新勢力打工人。
認證為現代汽車的脈友表示,到新勢力就要有1-3年換工作的心理準備,一是因為新創車企的壓力太大,可能很難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二是在新勢力鍍金后,跳槽漲薪漲職的機會很多,甚至可以再回流傳統主機廠。在他看來,未來十年汽車行業的發展機會很多,關鍵是要提高自身能力、豐富職業經歷。
的確,汽車行業當前正在經歷著電氣化、網絡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技術變革與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擴大的版圖和生態將更為包容地給多元化專業的青年學子提供絕大多數行業都難以媲美的發展機遇。
對企業和賽道內人才而言,保持戰略定力,提高自身能力,似乎是決戰行業爆發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