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以載道 墨貴寓德——記著名書法家吳全仁
書法的價值是多元的,作為“記錄”之用是共性,作為“藝術”之用是個性。如果只作記錄之用,書法常常無神是謂書匠。如果只作藝術之用,書法就容易不入格神仙不認得。當代著名書法家吳全仁先生,是一位文化學者,亦是一位筆墨寫華章的詩人,所以他可以統籌書法的記錄價值與藝術屬性,寫成了書以載道的格局,鋪陳著墨可寓德的龍脈!走進他的書法大世界,必可以見識到一位學者精研覃思的文化真功夫!
吳全仁的書法成就之所以大著其名,有相當耐讀,非常耐品的學術魅力,究其原因在于他能夠把書法當成文化解密的方式,記錄并展示他的文化見地和學術探究成果。比如他寫下《無字碑解密》這件書法作品,先看書法之表相,寫得剛柔相濟,使轉自如。既有方筆的鋼打鐵鑄,也有圓筆的牽絲映帶,一劃變起伏于鋒杪,一點殊衄挫于毫芒。僅僅是書法,就是讓人賞心悅目的藝術臻品。由表及里看內容,原來是吳全仁對無字碑之無字的學術獨白,寫得切題合意,讓人恍然有悟。因此吳全仁先生的書法作品,如同《蘭亭序》《寒食帖》一樣,形之于表是書法的完美,嵌之以文則是內涵豐富的文化精髓!在當代書壇,這種讓書法與文化探究結果相嫁接的書法作品,最是稀有鮮見的精品。
醉心于文化研究,執著于書道磨礪,吳全仁的書法成就之路,顯然與那些膚淺的“寫字”有著云泥之別。他把厚重的歷史和精彩的文明一一用書法給予富有創新性的解讀,為豐富中華傳統文化的含金量不斷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站在這個角度來觀察吳全仁的書法創作情景,就會體悟得到他不止于用筆墨寫書法,還在用智慧作翰墨。當許多人僅為書法而書法的時候,吳全仁卻帶著他的文化智慧和文化成果為書法經營靈魂,寫出了諸如《習以為常》《如意》《素處默思》等等富有哲學品質、表達時代精神、弘揚尚品美德的優秀作品,顯然是走在了書法文化弘揚的最前列,成為當代藝術的中流砥柱。
如果說吳全仁老師的毛筆書法能跳出書匠的桎梏,而他從事的硬筆教學方法,更是讓人們耳目一新。無論是優美獨特的“留五去四”結構法,還是精簡有致的“54個字根”,“25個技巧規律”,抑或是瀟灑寫意的“行書比例排列法”,都讓人眼前一亮。整個習字理念大膽出奇,簡潔明了,顛覆了照帖臨摹的書法傳統,可謂“大道至簡,用吳全仁老師的硬筆習字方法,可讓您短期內寫好漢字。
不可小看獲國家五項專利的“全仁字尊”習字法的重大突破,它的深遠意義在于,人們可以不必再海量重復臨帖,便可短期內掌握寫好漢字的規律。從此打破千年照帖臨摹的傳統! 突破“字無百日功”的魔咒。
掌握了“全仁字尊”習字法的三把金鑰匙,就可基本掌握寫好行書(即連筆字)的方法。而且字體改變明顯,字體清秀、靈動!
能讓人短期內寫好漢字,這是對漢字書寫的一場革命,一種創新!是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繁榮做出的一大貢獻;會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一行閃光的足跡。書以載道,墨可寓德。自古書法文人之事,吳全仁有學術研究的碩果,有書法揮縱的灑脫,也有詩言志的恣意。他以古典形態作詩詞,遂心應手寫華章。執筆在手,運筆在心,當代詩人的書法作品與前賢承接,最是為往圣續絕學,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圖大志。書者心畫也,吳全仁以當代書壇賢才的修養,續寫傳統文化的精彩篇章,是文化復興的先鋒示范,也是德藝雙馨的時代楷模。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23年3月21日
吳全仁,男,漢族 ,1955年5月25日出生。 筆名:石草,號:易知, 法名:仁德居士,大學學歷。駐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專職書法家、書法教育家。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書法培訓中心客座教授、硬筆書法高級審評員,《全仁字尊》寫好行楷書字體的教學專利發明人。2018年度“國際中國公益事業書畫杰出成就書法家”,國家西部大開發“第二屆十大風云人物”,傳燈工程科技創新成果獎,絲路文化之旅“最受歡迎國禮藝術家”金獎,國際文明論壇藝術交流委員會特聘委員。
解密無字碑》作品解讀: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她留給后世許多謎,“無字碑”便是其一。
作品《解密無字碑》是吳老師用自己的文字角度解讀女皇武則天的“無字碑”。無字碑為何無字,民間出現各種說法褒貶不一,無字碑成了千年難解之謎。
所有經書開經偈都有這四句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估計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不太清楚這首偈語的出處,它不是佛陀所說,也不是某位高僧大德,而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這首偈語至今無人能跨越。可見武則天的智慧。
武則天登基后,立“曌”告示天下,意思是如日月普照天下。
女皇精彩而非凡的一生,無法用文字來描述,“無言”便是最準確的答案。駕崩后,讓立“無字碑”也叫“空碑”。
天地、日月、星辰周而復始普照大地,普照在“無字碑”上,詮釋著“曌”的來意和她稱帝立“曌”的初心。
“無字碑”的意思是,讓蒼穹述說她的功德,讓時空驗證她的功過。她的一生只能讓歷史來解讀評說。正所謂日月昭昭,天地為鑒。
書法作品的解讀大氣,深邃!
《吳全仁 Wu Quanren 《茶魂》 書法
《茶魂》原文:
嘉木精炁凝于一葉
自然農法極盡傳承
萬物有靈
茶亦有魂
吳全仁原創
《茶魂》釋解:
詩經記載:南方有嘉木,意
思是說天地之氣都凝聚在嘉木
的樹葉上時,這種葉才是好茶。
原始的茶樹都生長在自然野
生的狀態,茶農在采茶管理中,
會用草木灰、雞豬糞等,為茶樹
施肥,這就是自然農法。
人們對自然萬物崇敬,萬物
自然回饋,萬物有靈,茶亦
有魂。
吳全仁 《壺說》
書法
138cm x 34cm 紙本水墨壺說原文
仁 者 樂 山。 智 者 喜 水。 而 茶 樹 生 長
在 山 水 間, 仁 智 兼 備, 固 飲 茶 者 壽 也。
大言氏全仁書
《壺說》釋解:
人要說的話,借物去表達,在文學上稱“借
物抒情”,吳全仁老師利用文學思維,借茶
壺說話,妙哉,實乃妙哉。
人有兩大喜好,“仁者”喜歡山,“智者”
喜歡水,而茶樹生長在山水之間,仁智皆備。
漢字的“茶”,草頭代表二十,“木”字
由“十”和“八”組成,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
加起來就是“108”,故“常飲茶者壽也”。
吳全仁 《習以為學》 書法
138cm x 34cm 紙本水墨原文:
九字真言
講政治
懂規矩
守紀律
興安石草
大言氏
全仁書
《習以為學》作品解讀:
把“習以為常”演變為“習以為學”,意思是:要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講政治、懂規矩、守紀律”,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序、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由此可見,九字能量面對現代社會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無不是不懂規矩,不守紀律而造成。如果企業家把這九字學深學透,就能把企業治理好,產品就能保質保量;如果每個公民把這九字學深學透,就能把社會關系處理好,實現鄰里和睦、家庭幸福。人 人 都“ 講 政 治、 懂 規 矩、 守紀 律”,社 會 就 會 和 諧 發 展, 民 族 就會 團 結 友愛, 國 家 就 能 繁 榮 昌 盛。 這就是“九字真言”的真諦。
清晨見師父
懷抱蒿芥行
問其有何為
言物降火用
素處以黙思
萬物皆靈通
山中無閑草
只是人未識
吳全仁原創作品
作品解析 :
借物抒情,把眼見的篙草這普通小事,進行聯想,感懷大自然的神奇。體現老祖宗的中醫觀點;即每個地方病的出現,這個地方必有一味對應的中草解藥。
老天降萬物與大地,普化眾生。同一物品遇到不同的人就會出現命運的不同。作者借著清晨看到師傅懷抱篙芥這一場景,有感而發,道出了"山上無閑草,只是人未識"的唯物辯證觀點傳世名句,給作品帶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