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覃思悟書論 遂心應手作翰墨——記著名書法家 張國銀
張國銀,江蘇人,高級教師,工作期間多次連續被評選優秀教師,自幼酷愛書法,作品襲古傳今,傳承發展,沿二王一脈相承,作品神氣十足,美輪美奐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多次榮獲全國、省、市各種獎勵,是當今不可多得優秀書法家!吳門八雅南通分院院長、金牌培訓師,國都杯金獎。
精研覃思悟書論 遂心應手作翰墨——記著名書法家張國銀
書法是“技術”,所以論之有法。書法但不能止于“技術”,如果只有技術,書法就落進了拘于法的窠臼,難免成為無有個性的書奴。當代著名書法家張國銀先生,歷練書法追求“技術”與“藝術”的深度切合,琢磨有法不顯法,是謂新境界的書法創作境界,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覺悟,是當代書壇有書法實踐功夫,亦有書法理論建樹的大手筆!
言及書論,張國銀系統地梳理了歷代書論真諦,解析了“疾”與“澀”的運筆內涵,并且由理論指導實踐,把書法寫得疾時如驚雷馳電,令滿座皆驚看不及。也可以作中流擊楫的茫澀漫妙。看他的書法作品,諸書皆成,筆墨的運行變化莫測,快慢相延,張馳有道,可在一劃之間變起伏于鋒杪,能夠在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茫,把書法本為線條塑造藝術的本質表現得相當到位,異常精彩。
看他的行書作品,既可以看得到惠風和暢的灑脫,也有天質自然的優雅。起筆落筆取法二王,寫得剛柔相濟,牽絲映帶,完全是文人書法代不絕人的時代新經典!取法為上,經過對二王法帖的心追手臨,他的書法亦是古今相續的書法文化龍脈見證。下筆可到烏絲欄,晉韻宋意一目了然,書卷氣息真實不虛!
張國銀先生對書法的動態與靜態的塑造機理,也有深刻的覺悟與思索。運筆取動態,如秋鷹逐兔,飄風驟雨驚竦竦,落花飛雪何茫茫。駐筆作靜態,鐵鑄將立虎臥鳳闕。以靜制動,因動化靜,筆里有墨,墨里有筆,在書法里潛泊下中國哲學的“道”之要妙。字里字外就是有無相生,高低有趣的豐姿多神。在這種充滿靜態美與動態美的書法作品里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愉,神氣十足是審美的瓊花玉蕊,美輪美奐則是收藏的和璧隋珠!
精研覃思悟書論,遂心應手作翰墨。張國銀先生諸書皆成,博涉多優。一手楷書寫得法度精研,正大氣象。金書錦字,無可挑剔。但是作為一名書法文化的傳承創新賢家,他向來反對把書法寫得點畫呆板成范式,追求書法受心境心緒的影響,要成為依書抒情的鏡像。所以他的楷書、行楷、行草等等作品,一無例外都避免了同質化、格式化的創作,走上了興來小豁胸中氣,狂里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的無拘無束。絕不寫粗糙難看的江湖體,也不寫造作安排的展覽體,并且討厭僵化呆板的館閣體,執筆在手,運筆在心,落筆成墨無關乎“美”的刻意,最大化追求“真”的精彩。
精研覃思悟書論,遂心應手作翰墨。其書論尊崇顏魯公的祭侄文稿,青睞王羲之的雅集信札。隱卻所有法,盡顯筆墨情。唯有如此放手寫心,才可以讓書法呈現虬龍蜿蜒的姿態,也呈現鸞鳳徘徊的神態。形神兼備尤貴于神,筆墨無疆天涯無岸。這正是書法的大胸懷,大格局!
著名書畫評論家 張仲華 202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