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社保第6險 ,完善公共保障讓老人老了有依靠
探索社會保障的第六風險,改善公共安全,使老年人有一種支持感。最近,國家醫療安全管理局會同財政部發布了 "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擴大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項目的范圍。根據該政策,接受評估的老年人每周可獲得 3 至 7 個小時,視殘疾程度而定。例如,一位參加的老人每周 5 小時上門看病,每小時 65 元,他們只需支付 6.5 元,剩下的 90% 由長期保險基金支付。在 2019 年,這項服務已惠及近 500000 名殘疾老人。
除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五個社會保險項目外,新的社會保險 -- 長期護理保險 -- 實際上也是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中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 年,中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 11.9%,0-14 歲人口比例降至 16.9%,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人轉變為老年人只需 18 年左右。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帶來更多的醫療和其他公共安全需求。另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的第四次抽樣調查表明,中國有 4 000 多萬殘疾人和半殘疾老人,其中嚴重殘疾老年人占相當大的比例。對于這類老年人來說,需要更多的上門服務,這就是為什么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正在加快試點項目的原因。
從保險的價值來看,保險不僅僅是凝聚公眾的力量,為公共保障制度服務,更重要的是,保險是每個人對未來預支準備金的需求,也是通過制度設計,盡量減少個人因事故等原因而承受的沉重負擔。
長期護理保險的出現,將為老齡化社會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一方面,對于殘疾老人,通過長期的護理保險,我們可以獲得更周到的上門服務,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獨立性和人的尊嚴。另一方面,它將緩解對兒童的照顧壓力,同時也會導致相應的市場導向服務體系的構建。例如,基于這方面的需求,更多人會透過專業學習獲得有關的服務技能,以換取報酬,帶動就業。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金加入,就像前幾年的養老院建設一樣,形成了另一個老齡化服務業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