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進入人們視野已有20年,依然“碎片化”?
最近,36家氪星研究所發布了"2020年智能家居產業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5G+AIoT授權下,智能家居已經進入了4.0時代。
進入4.0時代后,智能家居的消費和工業生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今年疫情的推動下,市場對智能家居的態度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報告數據顯示,在家庭隔離后,76%的受訪者改善了對家庭生活質量的要求,并將考慮購買更多智能家居產品。
然而,從智能家居的發展過程來看,"內熱外冷"一直是行業發展中的一個老問題,似乎在火勢的背后,消費市場真正被這波浪潮所激發,最大的挑戰是"如果沒有行業巨頭共同制定一套標準,推出一個公共系統,智能家居可能是雞肋。
時代變了,智能家居現在被接受了嗎?
從1.0到4.0,智能家居已經走了20年。
2000年,智能家居在中國仍只是一個概念,廣泛傳播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眾多媒體報道中,此時消費者也開始慢慢地關注智能家居,但關注的是,智能家居的"形狀"是誰也說不出的原因。
讓國內消費市場更好地了解智能家居的是比爾·蓋茨(Bill Gates)大廈的一段信息。當這座價值10億美元的豪宅于1997年建成后,它點燃了所有觀眾對未來的期望。
無論是照明、家用電器、門窗,還是暖氣、可視對講機、保安等等,只要有傳感器,你甚至可以預測主人何時何地會去房間,提前打開燈,這座豪華住宅曾一度代表著那個時代智能家居的巔峰。
2006年左右是智能家居的轉折點,也可以說智能家居已經進入了2.0時代,當一些智能家居產品相繼推出時,如智能開關、智能插座、智能窗簾等,一些智能家居企業也開始大膽冒險,智能家居開始了野蠻的增長和瘋狂的競爭,再加上一些國外品牌也聚焦于中國市場,這個行業一度熱火朝天。
但此時,智能家居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如個別產品相互隔離,無法溝通,使得許多消費者和媒體開始質疑智能家居的必要性和功能,從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許多令人費解的聲音。
2012年前后,物聯網思想開始出現,智能家居也開始依靠網絡通信等技術,將智能控制、信息交換和消費服務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進入3.0時代,雖然智能家居還沒有脫離單一產品的智能,但系統已經開始萌芽。
這一時期智能家居最大的問題是它被認為是"富人的玩具",昂貴的硬件設備只是其中之一,復雜的通信系統和復雜的安裝過程也使大眾消費市場"望而卻步"。
現在到了2020年,智能家居終于達到了4家。0年代。與過去相比,這一時期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于整個住宅的系統智能,即系統所帶來的價值。第二,智能家居與人工智能的綜合結合,使智能家居不再局限于簡單的遠程控制,而是逐漸具有為人們分擔憂慮的智能功能。整個家居智能系統也逐漸被市場所認可,于是施耐德電氣等智能家居巨頭開始朝著智能家居系統布局的方向努力;此外,智能家居不再僅僅是"富家玩具",智能家居更是"批量"進入消費市場的千家萬戶。
在消費市場,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從2015年的403.4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7.02%。到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2064億元。智能揚聲器、掃地機器人等產品開始逐步進入普通家庭,智能家居正式走向普及。
在這方面,雖然智能家居已經開始取得成效,但2020年可能才剛剛開始,智能家居遠非預期的爆炸式發展。
雖然智能,但智能家居仍然"支離破碎
現階段,雖然智能家居逐漸擺脫了選擇性認知,但從消費市場來看,智能家居仍處于"碎片化"階段。
1.智能家居"消費評級"是嚴重的。
根據2020年智能家居產業研究報告,80%的智能家居消費者集中在一線和二線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和以下城市的消費者比例約為4:4:2。80后消費者(21-40歲)已成為智能家居的主流消費者,占消費者總數的87.2%。64.4%的消費者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80%以上的消費者是具有較高學歷的企業經理、公司白領或專業人士。
資料來源:"2020年智能家居工業研究報告"。
其中,70.4%的消費者月可支配收入集中在7000至15000元之間,91.4%的智能家居消費者至少擁有一套房產。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內消費市場對智能家居接受的"評級"比較嚴重,從消費市場的各個方面來看,智能家居仍有一定的差距。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智能家居不再僅僅是在"富裕階層",擁有一定學歷和中等收入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注重精致、智能的生活,智能家居不再是富人的身份標簽,隨著產品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真正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2."被動"仍然是市場的關鍵詞。
在消費市場認知中,市場仍略顯"被動",主要體現在品牌認知上。
根據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80%以上的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產品有一定的理解,46%的消費者通過社交或電子商務平臺了解智能家居,而大多數消費者對智能家居使用場景的認識僅限于使用手機應用程序來控制家用電器或其他電子產品。
資料來源:"2020年智能家居工業研究報告"。
可以看出,聯系渠道和品牌認知都與品牌推廣密切相關,如市場認知,主要由施耐德電氣、小米、華為等知名品牌占據,市場尚未進入積極認知階段。
當然,這種情況并不都是壞事,這表明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消費者認可的智能家居品牌,這些品牌將在智能家居的代言中發揮作用,這樣的"消費者認知閉環"是可以構建的,因為行業和品牌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3.從"表單"到"函數",我們期待著"和諧"。
與"節約金錢和能源"和"花費金錢和能源"相比,智能家居應該屬于后者,但由于市場形勢復雜,從品牌兼容性到產品迭代等問題,智能家居處于"碎片化"狀態。
根據2020年智能家居產業研究報告,只有2%的消費者使用智能家居系統,94%的消費者仍在使用智能家居產品。超過半數的消費者認為,不同智能家居品牌的產品兼容性差是阻礙產品使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價格、安全性、運營復雜性等。
資料來源:"2020年智能家居工業研究報告"。
整個家居智能家居系統的重要性可以在這里體現出來,也是現階段品牌實力的關鍵方向。"例如,小米通過智能揚聲器或手機,通過語音交互、手機操縱等降低設備使用的復雜性,幫助用戶實現人與設備的互聯。施耐德電氣是基于zigbee3.0通信協議技術,構建更智能的無線全家福智能家居系統,該系統集成了施耐德電氣在終端配送和智能建筑方面的技術專長,具有開放的產品生態,通過本地場景交換機、智能手機、智能揚聲器和其他設備實現對家中所有智能設備的遠程無線控制和實時云通信。為了滿足用戶對產品兼容性、安全穩定性和操作方便的需求。
當然,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智能家居領域的"碎片化"注定不會持續太久,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最重要的是行業的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