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實際利潤可能被低估了20%-30%?
國慶節期間,我再次閱讀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主流互聯網公司的財務報表。我一直認為,財務報表是任何行業分析或公司分析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不是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特別是對于上市時間長、規模大的公司,數據口徑往往比較標準,具有歷史可比性、可信度和可分析性很高。雖然我個人喜歡草根研究,但必須承認,財務報表和公告仍然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沒有財務報表,我們就很難分析任何東西!
我得出的最有趣的結論是,騰訊的凈利潤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系統性低估。這主要是因為騰訊管理層采用了更為保守的會計方法,其次是游戲產品的生命周期太長。通過與競爭對手的粗略對比,我們可以合理推斷,騰訊的"實際利潤"可能比財務報表顯示的高出30%或更高。讓我們看看它。
然而,上市公司有三份財務報表,我們不能只看損益表。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現金流量表,我們會發現:上個財政年度,騰訊的營業活動凈現金流量是148。590億元,阿里180歲。610億元人民幣;如果考慮到季度報告時差,兩者之間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換句話說,從現金流的角度看,騰訊的盈利能力與阿里的盈利能力基本相等,如果我們考慮的是"市價/現金流比率"而不是"市盈率",那么騰訊的估值就會低于阿里的估值。
現在讓我們拓寬視野,將百度、網易、美團和其他大型互聯網公司納入比較范圍(所有這些公司都是基于上一財年的數據)。結論如下:
正如你所看到的,騰訊的"凈利潤/現金流比率"是所有利潤穩定的大型互聯網平臺公司中最低的,只有63家。5%;阿里78歲。3%;美團83歲。6%;百度(不包括愛奇藝)和網易都高于90%(如果考慮到3500,那么百度的凈利潤/現金流比率與騰訊相似)。任何研究過財務會計的人都知道,經營現金流是事實,而會計利潤只是一種觀點;騰訊對市場的"看法"顯然是最保守的。換句話說,它的利潤很可能是同齡人中最高的。
智能投資者肯定會指出,騰訊公布的凈利潤遠低于現金流,這主要是因為游戲業務的商業模式--玩家被重新充電,然后消費,而充電量需要在用戶生命周期內攤銷,這導致了一種更加保守的收入確認方式。"熟悉騰訊的投資者將進一步指出,騰訊財務報表中的"遞延收入"數據尤其重要,包括游戲玩家、視頻支付人、QQ會員和其他未用部分。相比之下,像阿里和百度這樣的公司并不專注于游戲和內容增值服務,而"遞延收入"對它們來說就不那么重要了。
是的。在上一財年末,騰訊的遞延收益(包括移動和非移動)高達68。280億元,阿里40歲。360億元(注:阿里的財政年度比騰訊晚了四分之一),百度(包括愛奇藝)是14元。910億元,網易8元。6億元,美團4元。九百六十億元。騰訊的"遞延收益/營業收入比率"也是最高的,高達18。1%,不僅高于阿里和美團,他們主要從事電子商務業務,而且也高于網易,后者也從事同樣的主要游戲業務。